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86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包括支撑框架、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支撑框架其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铰接块,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的框架,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柱、安装在所述连接柱端部的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装置侧面上的第一支撑管、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端部的第一踩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一限位块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一阻隔块,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管、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管端部的第二踩踏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二阻隔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块,该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通过旋钮支架腿对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太阳电池组件形成不同的工作角度。形成不同的工作角度。形成不同的工作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电池组件
,具体为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电池常规组件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玻璃壳体式结构、底盒式组件、平板式组件、无盖板的全胶密封组件,在林光互补光伏组件中常规的太阳能电池一般是两层玻璃中间是EVA材料和电池片的结构,这样的组件重量较重,安装的时候需要支架,不易移动,而常规的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安装固定,不易整个光伏组件角度的调节,而在不同季节需要的最优工作角度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来方便高度的调节,方便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在不同季节环境下的工作角度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林光互补光伏组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能够简化林光互补光伏组件支架高度的调节,方便调节成需要的不同角度,便于维护人员的日常调节操作,对太阳电池组件不同季节需要的不同最优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组件的整体转化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其包括:/>[0008]支撑框架,其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铰接块,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的框架;
[0009]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柱、安装在所述连接柱端部的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装置侧面上的第一支撑管、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管端部的第一踩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一限位块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一阻隔块;
[0010]第二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管、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管端部的第二踩踏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二阻隔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踩踏板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块。
[0011]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轴承、包裹所述轴承外壁的第一对接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柱侧面上的第一限位环、开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环侧面上的第一限位槽孔、固定在所述第一对接柱端部的第二对接柱、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管外壁上的第二限位环、开设在所述第二限位环侧面上的第二限位槽孔和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孔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孔的螺栓,且所述第二对
接柱同所述第一支撑管螺接、所述连接柱一端部固定在所述轴承的内壁上。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该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还包括观测机构。
[0013]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观测机构包括放置盒、设置在所述放置盒敞口处的挡板、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放置盒内壁上的弹性部件和安装在所述弹性部件另一端部上的挡块。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对接柱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防滑块。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挡块的侧面上还安装有滚柱。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可通过简单的手部旋钮和脚部踩压,完成对林光互补光伏组件的安装和角度调节,方便太阳电池组件形成不同的工作角度,在不同季节调节成相对最优的工作角度,提升太阳电池组件的整体转化效率,并且利用观测机构对电子倾角器的固定使用,方便安装者多次调节角度,提高安装者的角度调节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能够对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简单的旋钮对太阳电池组件的支架腿高度进行调节,方便太阳电池组件形成不同的工作角度,在不同季节调节成相对最优的工作角度,提升太阳电池组件的整体转化效率。
[0026]图1

图3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其主体部分包括支撑框架100、第一支撑机构200和第二支撑机构300。
[0027]支撑框架100其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铰接块110,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的框架。
[0028]第一支撑机构200包括连接柱210、安装在连接柱210端部的调节装置220、设置在调节装置220侧面上的第一支撑管230、固定于第一支撑管230端部的第一踩踏板240、设置在第一踩踏板240侧面上的第一限位块250和安装在第一踩踏板240侧面上的第一阻隔块260。
[0029]第二支撑机构300包括第二支撑管310、位于第二支撑管310端部的第二踩踏板320、固定在第二踩踏板320侧面上的第二阻隔块330和设置在第二踩踏板320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块340。
[0030]调节装置220包括轴承221、包裹轴承221外壁的第一对接柱222、设置在第一对接柱222侧面上的第一限位环223、开设在第一限位环223侧面上的第一限位槽孔224、固定在第一对接柱222端部的第二对接柱225、安装在第一支撑管230外壁上的第二限位环226、开设在第二限位环226侧面上的第二限位槽孔227和穿过第一限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00),其拐角处设置有四个铰接块(110),对光伏组件进行固定的框架;第一支撑机构(200),包括连接柱(210)、安装在所述连接柱(210)端部的调节装置(220)、设置在所述调节装置(220)侧面上的第一支撑管(23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管(230)端部的第一踩踏板(240)、设置在所述第一踩踏板(240)侧面上的第一限位块(250)和安装在所述第一踩踏板(240)侧面上的第一阻隔块(260);第二支撑机构(300),包括第二支撑管(31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管(310)端部的第二踩踏板(320)、固定在所述第二踩踏板(320)侧面上的第二阻隔块(33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踩踏板(320)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块(3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可调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220)包括轴承(221)、包裹所述轴承(221)外壁的第一对接柱(222)、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柱(222)侧面上的第一限位环(223)、开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环(223)侧面上的第一限位槽孔(224)、固定在所述第一对接柱(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