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
,特别是涉及一种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推广应用水稻育秧机械化技术,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秧效率。目前,市面上的育秧托盘有软盘和硬盘两种类型,其中硬盘主要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育秧效率比软盘更高。现有的育秧硬盘主要采用注塑成型,为了承受营养土和秧苗的重量,通常结构设计比较厚重,其通过一层层地堆叠方式使用,托盘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防止上一层的托盘压坏下一层的托盘内的秧苗,但是此种托盘使用后堆叠时无法缩小存放体积,容易在占据大量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0004]本技术的一种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
[0005]所述第一托盘包括第一基体、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部朝下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所述第一托盘包括第一基体、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定位结构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基体的顶部朝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秧苗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基体的底部边缘朝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堆叠槽;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均相对于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二托盘包括第二基体、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三定位结构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三定位结构配合的第四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基体的顶部朝下凹陷形成用于容纳秧苗的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基体的底部边缘朝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堆叠槽;所述第三定位结构的位置和所述第四定位结构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均相对于所述第二基体的中心对称;当多个所述第一托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二定位结构卡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定位结构内,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基体的底部伸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容置槽内,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基体的顶部边缘伸入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堆叠槽内;当多个所述第二托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四定位结构卡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三定位结构内,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二基体的底部伸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二容置槽内,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二基体的顶部边缘伸入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二堆叠槽内;当多个所述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沿竖直方向交替堆叠时,在相邻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和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托盘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二定位结构抵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二托盘的第二基体的顶部边缘,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基体底部与位于下方的第二托盘的第二容置槽内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在相邻的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和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中,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四定位结构抵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一托盘的第一基体的顶部边缘,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二基体底部与位于下方的第一托盘的第一容置槽内壁之间也形成一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育秧托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多个所述第一托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二定位结构卡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定位结构内,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基体的底部伸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托盘的第一容置槽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底部;当多个所述第二托盘沿竖直方向依次堆叠时,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四定位结构卡入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三定位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辉,陈奕昭,
申请(专利权)人:卓高泰嘉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