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53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包含自适应调节管路、管路托板及两个管夹组件;管路托板设置在半挂车的牵引车大梁上,自适应调节管路设置在管路托板上,并一端通过一个管夹组件固定在管路托板上,另一端通过一个管夹组件固定在半挂车的牵引板横梁上。在牵引车左向转弯时,自适应调节软管路呈现为反C或正C字形,右向转弯时,呈现为反&或正&字形,摆正时,呈现为反n或正n字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牵引车转弯状态下,调节管路的最小弯曲半径可满足高压管路过弯需求,且高压管路接头不会出现扭曲力,保证了软管的弯曲平面与运动方向在同一平面内,避免了管路扭曲、拉扯断裂的发生,确保了制动行车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专用汽车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半挂车液压动力源管路从牵引车取力后,会有两种处置方案:一是采用前置n形吊装方式安装在挂车上,二是采用牵引车牵引板座下部穿管方式安装在牵引车上,但这两种处理方案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存在如下缺陷:
[0003]方案一:前置n形吊装方式,油管抛物线顶点采用弹性吊装,此种方案油管都是大通径管路,高压油管采用四层钢丝包裹,其外径大于或接近 50mm。而管路根据实际车型不同,一般会用到2到4根,在管路包裹防护后,捆扎在一起直径约为100mm,很容易在行车紧急制动时使得高压油管吊装弹性元件出现塑性变形,甚至是疲劳断裂,断裂的管路在行车过程中会很容易摆动时进而会碰撞到牵引车,并与牵引车的弹簧气路、电路,出现跳动摩擦,从而造成气管磨损后压破等风险;
[0004]方案二、牵引车牵引板下部穿管方式,由于牵引板下部间隙过小,只能穿直径20以内的管,另外牵引板下部横梁安装有结构件,上平面有螺丝等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自适应调节管路(300)、管路托板(400)、第一管夹组件(500)及第二管夹组件(600);所述管路托板(400)设置在半挂车的牵引车大梁(100)上,所述自适应调节管路(300)设置在所述管路托板(400)上,并一端通过第一管夹组件(500)固定在管路托板(400)上,另一端通过第二管夹组件(600)固定在半挂车的牵引板横梁上;使用时,当半挂车的车头左向转弯时,所述自适应调节管路(300)呈现为反C或正C字形;当半挂车的车头右向转弯时,所述自适应调节管路(300)呈现为反&或正&字形;当半挂车的车头摆正时,所述自适应调节管路(300)呈现为反n或正n字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调节管路(300)包含若干泵进油管(301)及若干泵出油管(302);其中,每个泵进油管(301)一端均通过第一管夹组件(500)固定在管路托板(400)上,并对应与半挂车高压泵的一个进油口相连通,另一端均通过第二管夹组件(600)固定在半挂车的牵引板横梁上,并对应与半挂车油箱的一个出油口相连通;每个泵出油管(302)一端均通过第一管夹组件(500)固定在管路托板(400)上,并对应与半挂车高压泵的一个出油口相连通,另一端均通过第二管夹组件(600)固定在半挂车的牵引板横梁上,并对应与一个液压阀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挂车液压分离式动力源管路软连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泵进油管(301)均包含一个泵进油管A(301a)及一个与泵进油管A(301a)相连通泵进油管B(301b);其中,每个所述泵进油管A(301a)一端均通过第一管夹组件(500)固定在管路托板(400)上,用于与半挂车高压泵的一个进油口相连通,另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泵进油管B(301b)的一端相连通;每个所述泵进油管B(301b)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泵进油管A(301a)一端相连通,另一端均通过第二管夹组件(600)固定在半挂车的牵引板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陈勇黄璜杨武红庞骞鲁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湖北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