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154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和托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两组升降机构和托架组件,所述升降机构与对应的所述托架组件通过关节组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底部设有抵紧头,所述底座设有若干个固定卡槽,所述抵紧头夹持在任一所述固定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根据患者需求抬高患肢,并使下肢关节进行不同角度的外展,并且在抬高的过程中有效保护创面,提高使用舒适度。提高使用舒适度。提高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下肢发生烧创伤后,特别是情况比较严重,进行了植皮或皮瓣术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卧床修养,通常在恢复初期创面会出现肿胀、疼痛不适,而且由于创面不能长时间受压,所以需要将患者下肢抬高以促进消肿,并保持下肢后侧悬空透气,避免与床面紧密贴附。
[0003]目前抬高患肢,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枕头、纱垫或被褥临时制成平台来抬高患肢,但此类物品柔软,肢体长时间放置会导致平台因重力作用受压变形,无法保持固定的高度,不利于患肢血液回流,同时患肢创面渗出液较多,如果与床单直接接触,不仅使创面容易发生感染造成二次损伤,还增加了被服清洗和一次性消耗品的成本。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传统的外科护理托架,使用传统托架虽然可以抬高患肢,但其高度及外展角度是固定的,烧(创)伤患者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下肢经常处于被动体位,传统托架显然不能满足患者下肢关节活动度及舒适度的需求。另外,无论是枕头、纱垫或是传统托架,因无底座固定,容易出现移位。因此目前急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机构(2)和托架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组升降机构(2)和托架组件(3),所述升降机构(2)与对应的所述托架组件(3)通过关节组件(4)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底部设有抵紧头(2a),所述底座(1)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卡槽(1a),所述抵紧头(2a)夹持在任一所述固定卡槽(1a)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头(2a)的轴向截面呈工字形,所述固定卡槽(1a)是与所述抵紧头(2a)配合的倒T形槽,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有弓形凸台(1b),所述固定卡槽(1a)沿所述弓形凸台(1b)的圆弧边放射状分布,所述固定卡槽(1a)的槽口开口于所述弓形凸台(1b)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卡槽(1a)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弓形凸台(1b)的圆弧边而形成进出开口,所述弓形凸台(1b)的圆弧边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c),所述滑动槽(1c)与所述进出开口接通,以允许所述抵紧头(2a)的下部沿所述滑动槽(1c)滑动并进出所述固定卡槽(1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长方形,所述弓形凸台(1b)沿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弓形凸台(1b)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底座(1)两端,所述底座(1)与所述弓形凸台(1b)的两端设有对称的活动板块,所述活动板块由若干个折叠合页(1d)与所述底座(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下肢烧创伤抬高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活动杆(2b)和圆筒形套杆(2c),所述活动杆(2b)竖直设置,所述套杆(2c)套设在所述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灵宋华培周亚琴陈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