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09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处理组件;箱体内设有隔板,且隔板向箱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兼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好氧室和MBR室,所述箱体上远离兼氧室的一端侧面底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输入端口与MBR室的侧面底部连通,所述兼氧室、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的侧面底部还是也有排出管,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提升组件,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曝气组件和回流组件;本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采用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无需大规模铺设管网和建设构筑物,投资成本低,便于安装,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了人力,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和大量病原微生物,现有的部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结构比较分散,占地面积较大,需要大规模铺设管网和建设构筑物,施工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并且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采用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占地面积小,无需大规模铺设管网和建设构筑物,投资成本低,便于安装,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了人力,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和处理组件;
[0005]箱体:内设有隔板,且隔板向箱体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兼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好氧室和MBR室,所述箱体上远离兼氧室的一端侧面底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输入端口与MBR室的侧面底部连通,所述兼氧室、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的侧面底部还是也有排出管,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提升组件,所述箱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曝气组件和回流组件;
[0006]处理组件:包括架杆、组合填料、密封板和MBR膜,所述架杆均匀设于兼氧室、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的内侧,所述架杆上悬挂有组合填料,所述密封板设于MBR室的侧面底部,所述MBR膜设于密封板上;
[0007]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于箱体的侧面,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排水泵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污管、分流管、支管和第一电磁阀,所述导污管贯穿兼氧室的侧面底部,所述导污管位于兼氧室内的一端设有分流管,所述导污管的侧面均匀设有支管,所述导污管的外部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污水可通过导污管进入分流管,然后通过分流管分流到各个支管,即可将污水通入兼氧室内,利用第一电磁阀可实现导污管的启闭。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自吸泵、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自吸泵分别设于各个隔板的顶部,所述进水管设于自吸泵的输入端口,且进水管的端部延伸入隔板一侧的处理室内,所述出水管设于自吸泵的输出端口,且出水管的端部延伸入隔板另一侧的处理室内,所述自吸泵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组件还包括侧板和液位计,所述侧板分别设于兼氧室、第一好
氧室、第二好氧室和MBR室的内侧面,所述液位计设于侧板上,所述液位计的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提升组件可利用自吸泵通过进水管将位于隔板一侧的处理室内的污水抽出,经过出水管排入位于隔板另一侧的处理室内,即可实现污水在各个处理室之间的转运,同时利用液位计可实现对各个处理室内的液位进行监测,进而可通过自吸泵实现污水的自动转移,提高自动化程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组件包括底槽、曝气管、曝气头、鼓风机和分气管,所述底槽开设于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的底面,所述曝气管依次穿过位于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底部的底槽延伸至MBR室的内部,所述曝气头均匀设于曝气管的上部,所述鼓风机设于MBR室的底面,所述分气管设于鼓风机的输出端口,且分气管与曝气管连通,所述鼓风机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曝气组件可利用鼓风机通过分气管和曝气管向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底部通气,实现曝气,可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即可在污水停留的过程中,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废水中的大部分BOD5可被降解为CO2和H2O,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组件包括回流泵、抽管、吸管、第二电磁阀、回流管和第三电磁阀,所述回流泵设于MBR室的底面,所述抽管从右到左依次贯穿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一侧的隔板延伸入第一好氧室内,所述吸管设于抽管的顶部位于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位置,所述抽管与回流泵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设有两个,且两个电磁阀分别设于抽管上位于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位置,所述回流管从右到左依次贯穿各个隔板延伸入兼氧室内,且回流管的端部与回流泵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设于回流管上位于兼氧室内的一端,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回流组件可利用回流泵,通过抽管将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污水回流至兼氧室,对来自好氧室的硝化混合液进行反硝化,将水中的硝态氮还原为N2排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以下好处:
[0014]1、本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组件可利用组合填料起到较强的截流作用,对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利用MBR膜,在MBR超滤膜的截留作用下,可使水中的悬浮物和病源微生物被截留。
[0015]2、本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提升组件可利用自吸泵通过进水管将位于隔板一侧的处理室内的污水抽出,经过出水管排入位于隔板另一侧的处理室内,即可实现污水在各个处理室之间的转运,同时利用液位计可实现对各个处理室内的液位进行监测,进而可通过自吸泵实现污水的自动转移,提高自动化程度。
[0016]3、本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曝气组件可利用鼓风机通过分气管和曝气管向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底部通气,实现曝气,可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即可在污水停留的过程中,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废水中的大部分BOD5可被降解为CO2和H2O,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回流组件可利用回流泵,通过抽管将第一好氧室和第二好氧室内的污水回流至兼氧室,对来自好氧室的硝化混合液进行反硝化,将水中的硝态氮还原为N2排出,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箱体、11PLC控制器、12隔板、13兼氧室、14第一好氧室、15第二好氧室、16MBR室、17排水泵、18排出管、2导污管、21分流管、22支管、23第一电磁阀、3提升组件、31自吸泵、32进水管、33出水管、34侧板、35液位计、4处理组件、41架杆、42组合填料、43密封板、44MBR膜、5曝气组件、51底槽、52曝气管、53曝气头、54鼓风机、55分气管、6回流组件、61回流泵、62抽管、63吸管、64第二电磁阀、65回流管、66第三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处理组件(4);箱体(1):内设有隔板(12),且隔板(12)向箱体(1)的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兼氧室(13)、第一好氧室(14)、第二好氧室(15)和MBR室(16),所述箱体(1)上远离兼氧室(13)的一端侧面底部设有排水泵(17),所述排水泵(17)的输入端口与MBR室(16)的侧面底部连通,所述兼氧室(13)、第一好氧室(14)和第二好氧室(15)的侧面底部还是也有排出管(18),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有提升组件(3),所述箱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曝气组件(5)和回流组件(6);处理组件(4):包括架杆(41)、组合填料(42)、密封板(43)和MBR膜(44),所述架杆(41)均匀设于兼氧室(13)、第一好氧室(14)和第二好氧室(15)的内侧,所述架杆(41)上悬挂有组合填料(42),所述密封板(43)设于MBR室(16)的侧面底部,所述MBR膜(44)设于密封板(43)上;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11),所述PLC控制器(11)设于箱体(1)的侧面,所述PLC控制器(1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排水泵(17)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11)的输出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污管(2)、分流管(21)、支管(22)和第一电磁阀(23),所述导污管(2)贯穿兼氧室(13)的侧面底部,所述导污管(2)位于兼氧室(13)内的一端设有分流管(21),所述导污管(2)的侧面均匀设有支管(22),所述导污管(2)的外部一端设有第一电磁阀(23),所述第一电磁阀(23)的输入端与PLC控制器(11)的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组件(3)包括自吸泵(31)、进水管(32)和出水管(33),所述自吸泵(31)分别设于各个隔板(12)的顶部,所述进水管(32)设于自吸泵(31)的输入端口,且进水管(32)的端部延伸入隔板(12)一侧的处理室内,所述出水管(33)设于自吸泵(31)的输出端口,且出水管(33)的端部延伸入隔板(12)另一侧的处理室内,所述自吸泵(3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大隆基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