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97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位于所述电缆夹层内,所述电缆夹层的上方为电子间,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逃生梯、逃生门以及逃生门盖板,所述电缆夹层的顶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逃生梯竖向放置,其一端与所述电缆夹层的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可往上打开的所述逃生门,所述逃生门面向所述电子间的一侧贴合连接有逃生门盖板,所述逃生门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逃生门的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逃生梯、逃生门及盖板构成了一种新型逃生通道,能够使逃生通道成为独立的空间,当电缆夹出现火灾时,有助于电缆夹层内的工作人员快速逃生。于电缆夹层内的工作人员快速逃生。于电缆夹层内的工作人员快速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夹层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

技术介绍

[0002]配电装置通常布置在比较高的建筑物里,电缆则集中敷设在配电装置下方,集中布置电缆的位置叫作电缆夹层,电缆夹层是发电厂、变电所电缆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电缆夹层是电缆防火的重点部位之一。
[0003]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

2006》中5.2.2条规定,主控制楼,屋内配电装置楼各层及电缆夹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而目前多数发电厂的机组电缆夹层间通道狭窄且只在墙角位置设立一个门道供人员出入,不符合上述防火规范的要求。为此,很有必要为每个电缆夹间增加数量足够且有利于人员快速扩散的逃生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作为现有建筑楼道的补充,以加快人员的逃生速度。
[0005]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位于所述电缆夹层内,所述电缆夹层的上方为电子间,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逃生梯、逃生门以及逃生门盖板,所述电缆夹层的顶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逃生梯竖向放置,其一端与所述电缆夹层的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可往上打开的所述逃生门,所述逃生门面向所述电子间的一侧贴合连接有逃生门盖板,所述逃生门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逃生门的面积。
[0007]优选地,所述逃生门一侧采用合页铰接在所述通孔边沿处,所述逃生门为单向门,只能往所述电子间的方向翻转。
[0008]优选地,所述逃生门盖板一侧边与所述逃生门的合页边平齐,其余至少有两个侧边超出于对应的所述逃生门边沿。
[0009]优选地,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子间地板平齐。
[0010]优选地,所述逃生梯的顶部依靠所述电缆夹层顶板的横梁而设置,所述逃生梯的顶部接近于所述合页边的相向一侧边。
[0011]优选地,所述逃生门和逃生门盖板均由不锈钢板制成,所述逃生门的厚度为3

5mm,所述逃生门盖板的厚度为2

3mm。
[0012]优选地,所述逃生门和逃生门盖板均在外表面喷涂有黄黑相间的提醒标识。
[0013]优选地,所述逃生门朝向所述电缆夹层的表面设有把手。
[0014]优选地,所述逃生梯采用钢直梯的形式。
[0015]优选地,所述逃生梯的侧边采用夜光漆喷涂有逃生指示字样。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采用逃生梯、逃生门及盖板构成了一种新型逃生通道,能够使逃生通道成为独立的空间,当电缆夹出现火灾时,有助于电缆夹层内的工作人员快速逃生。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施例的逃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正面角度);
[0020]图2为本实施例的逃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侧面角度);
[0021]图3为本实施例的逃生门与逃生门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4为在电缆夹层是连通状态时的通孔位置示意图;
[0023]图5为在电缆夹层是隔离状态时的通孔位置示意图;
[0024]图中,1

电缆夹层;2

电子间;3

逃生通道;31

逃生梯;32

逃生门;33

逃生门盖板;4

通孔;5

膨胀螺栓;6

合页;7

横梁;8

把手;9

电缆夹层出口;10

隔离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6]请参阅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位于所述电缆夹层1内,所述电缆夹层1的上方为电子间2,所述逃生通道3包括逃生梯31、逃生门32以及逃生门盖板33,所述电缆夹层1的顶板开设有通孔4,所述逃生梯31竖向放置,其一端通过膨胀螺栓5与所述电缆夹层1的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孔4固定连接,所述通孔4处安装有可往上打开的所述逃生门32,所述逃生门32面向所述电子间2的一侧贴合连接有逃生门盖板33,所述逃生门盖板33的面积大于所述逃生门32的面积。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逃生门32一侧采用合页6铰接在所述通孔4边沿处,所述逃生门32为单向门,只能往所述电子间2的方向翻转。在此基础上,所述逃生门盖板33一侧边与所述逃生门32的合页边平齐,其余至少有两个侧边超出于对应的所述逃生门32边沿,确切地说,超出所述逃生门32的盖板边沿搭置在所述通孔4的外围。
[0028]由于所述电缆夹层1位于所述电子间2的下方,而所述逃生门32闭合时会将所述通孔4填充起来,从而充当了所述电子间2地板的一部分,本实施例在所述逃生门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面积较大的逃生门盖板33,利用逃生门盖板33作为补充的地面,能够防止所述逃生门32受力晃动甚至意外松动所引起的人员坠落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0029]进一步地,所述逃生门32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子间地板平齐,所述逃生门盖板33超出所述逃生门32的部分得以平稳搭置在所述通孔4的外围,避免人员走动时对于所述逃生门32的踩踏。
[0030]为了便于安装施工,减少不必要的点火焊作业,所述逃生梯31的顶部依靠所述电缆夹层1顶板的横梁7而设置,所述逃生梯31的顶部接近于所述合页边的相向一侧边,并且在该侧边的附近设置把手8。根据如此结构,当工作人员向上爬至所述逃生梯顶部时,其伸手即能碰触所述把手8,从而在紧急情况时较为轻易地从下往上推开所述逃生门32,实现快速逃生。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逃生门32和逃生门盖板33均在外表面喷涂有黄黑相间的提醒标识,并且在逃生梯的侧边采用夜光漆喷涂有诸如“通往某某号机电子间”以及“逃生(安全)通道爬梯”等逃生指示字样,以便于提醒人员通行。除此之外,逃生通道应当在逃生梯周面的墙体上布置有关于“逃生通道”字样的夜光标识,并明确指示逃生方向,进一步加强提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位于所述电缆夹层内,所述电缆夹层的上方为电子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通道包括逃生梯、逃生门以及逃生门盖板,所述电缆夹层的顶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逃生梯竖向放置,其一端与所述电缆夹层的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可往上打开的所述逃生门,所述逃生门面向所述电子间的一侧贴合连接有逃生门盖板,所述逃生门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逃生门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一侧采用合页铰接在所述通孔边沿处,所述逃生门为单向门,只能往所述电子间的方向翻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盖板一侧边与所述逃生门的合页边平齐,其余至少有两个侧边超出于对应的所述逃生门边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缆夹层间逃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门的上表面与所述电子间地板平齐。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南郑扬帆钟尚文黄仁彦杨桂锋陈维能罗颖丁立勤黄敏怡蒲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