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86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与回水槽,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四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使用时,将吸热管铺设在需要进行吸热的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的导热填充物,然后将回水槽安装在吸热管的一端,在需要进行吸热时,启动液泵,通过液泵将蓄水池中的液态水依次经过进水管、输送管、分水管、连接管与吸热管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吸热效果,最后水从回水槽进入排出管,最后通过回水管回到蓄水池的内部,实现吸热循环,增加使用的效果。增加使用的效果。增加使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建筑定义:设计和建造采用节能型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的建筑物;在此类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0003]现有的节能建筑用吸热结构大多采用的都是材料隔热,不会将热量进行很好的传导,导致了热量持续存储在建筑的内部,降低了使用的效果,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与回水槽,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所述蓄水池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四组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所述回水槽的底部连接有排出管。
[0007]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蓄水池的内壁顶部与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四组所述吸热管的内部设有导热填充物。
[0008]优选的,所述滤网的截面形状为L型,且位于回水管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顶端与液泵的进水端之间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内部设有液态水。
[0010]优选的,所述输送管的底端与液泵的排水端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排出管的底端之间连通,四组所述吸热管与分水管之间通过四组连接管连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使用时,将吸热管铺设在需要进行吸热的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的导热填充物,然后将回水槽安装在吸热管的一端,在需要进行吸热时,启动液泵,通过液泵将蓄水池中的液态水依次经过进水管、输送管、分水管、连接管与吸热管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吸热效果,最后水从回水槽进入排出管,最后通过回水管回到蓄水池的内部,实现吸热循环,增加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中蓄水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中导热填充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蓄水池;2、回水槽;3、回水管;4、输送管;5、分水管;6、连接管;7、吸热管;8、排出管;9、液泵;10、进水管;11、滤网;12、导热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1与回水槽2,蓄水池1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3,蓄水池1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4,输送管4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5,分水管5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6,四组连接管6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7,回水槽2的底部连接有排出管8。
[0019]进一步的,蓄水池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液泵9,液泵9的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液泵9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10,蓄水池1的内壁顶部与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11,四组吸热管7的内部设有导热填充物12。
[0020]进一步的,滤网11的截面形状为L型,且位于回水管3的一侧。
[0021]进一步的,进水管10的顶端与液泵9的进水端之间连通,蓄水池1的内部设有液态水。
[0022]进一步的,输送管4的底端与液泵9的排水端连通。
[0023]进一步的,回水管3的一端与排出管8的底端之间连通,四组吸热管7与分水管5之间通过四组连接管6连通。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使用时,将吸热管7铺设在需要进行吸热的位置,然后加入适量的导热填充物12,然后将回水槽2安装在吸热管7的一端,在需要进行吸热时,启动液泵9,通过液泵9将蓄水池1中的液态水依次经过进水管10、输送管4、分水管5、连接管6与吸热管7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吸热效果,最后水从回水槽2进入排出管8,最后通过回水管3回到蓄水池1的内部,实现吸热循环,增加使用的效果。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包括蓄水池(1)与回水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3),所述蓄水池(1)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4),所述输送管(4)的顶端连接有分水管(5),所述分水管(5)的一侧连接有四组连接管(6),四组所述连接管(6)的一侧均连接有吸热管(7),所述回水槽(2)的底部连接有排出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建筑吸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液泵(9),所述液泵(9)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10),所述蓄水池(1)的内壁顶部与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滤网(11),四组所述吸热管(7)的内部设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佐刊叶贺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