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82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端安装有牛舍主体,所述牛舍主体前端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牛舍主体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门体和排气扇,所述排气扇位于门体上方,所述牛舍主体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窗户,所述牛舍主体上端安装有屋顶,所述屋顶上端安装有光伏太阳能板,所述牛舍主体上端安装有若干个三角加强架,若干个所述三角加强架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三角加强架上端与屋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牛舍主体内腔后壁和内腔前壁均安装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磅对食槽进行称重,进而判断食槽中是否缺少饲料,再通过设置喂料机构实现自动添加饲料,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


[0001]本技术涉及畜牧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

技术介绍

[0002]畜牧养殖由于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环节的信息数据量大,仅仅以手工记录会导致数据间相对孤立,数据处理费时耗力,利用率低,对生产的指导、推动作用非常有限。而基于移动物联网的信息化平台,能够利用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连贯监控饲养管理、防疫、无害化处理、投入品管理、检疫申报、运输售卖等环节,帮助养殖场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管理。物联网不但能够加强生产管理,同时能管理供应链与财务等环节,实现各种生产数据的可追溯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
[0003]现有的牛舍需要饲养人员进行值守,用以完成添加饲料的工作,但值守人员的设置,不仅增高了人力成本,还增大了牛舍管理难度,且长时间、枯燥的值守工作容易使得人员身心俱疲,影响工作效率,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喂料的功能,减少饲养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包括地基,所述地基上端安装有牛舍主体,所述牛舍主体前端安装有电控箱,所述牛舍主体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门体和排气扇,所述排气扇位于门体上方,所述牛舍主体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窗户,所述牛舍主体上端安装有屋顶,所述屋顶上端安装有光伏太阳能板,所述牛舍主体上端安装有若干个三角加强架,若干个所述三角加强架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三角加强架上端与屋顶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牛舍主体内腔后壁和内腔前壁均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地基上端安装有两个栏杆和两个食槽,两个所述栏杆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食槽分别紧贴两个栏杆相互靠近的一面,所述地基上端中部设置有喂料机构,所述喂料机构延伸至食槽上方。
[0007]优选的,所述食槽和地基之间设置有地磅,所述地基上端开有滑槽。
[0008]优选的,所述喂料机构包括智能小车,所述智能小车下端安装有滑块,所述智能小车上端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上端设置有输送部件,所述输送部件上端设置有料斗。
[0009]优选的,所述输送部件包括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外表面下部与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外表面上部与料斗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管前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输送管前壁并安装有螺旋搅拌叶。
[0010]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电控箱与光伏太阳能板、摄像头、地磅、喂料机构之间均电性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通过设置地磅对食槽进行称重,若食槽重力低于设定值,则判定食槽中缺少饲料,电控箱自动启动喂料机构,首先开启料斗与输送管之间的阀门,使得料斗中的饲料进入输送管中,然后通过带电机带动螺旋搅拌叶转动,通过螺旋搅拌叶带动饲料移动,与此同时,通过智能小车匀速带动输送部件移动,使得饲料均匀的掉落在食槽中,完成整个自动喂料操作,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率,通过设置转盘使得输送部件转动一八十度,完成另一个食槽的自动喂料,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通过设置摄像头对牛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牛的活动轨迹,实现生长监测和预警报警功能,通过设置光伏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并通过光电转换设备产生电能,为牛舍内带电设备进行供能,减少能源消耗,满足绿色发展需求,通过设置排气扇加速牛舍内空气流通,减少牛舍内的异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的喂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的输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地基;2、牛舍主体;3、门体;4、排气扇;5、窗户;6、屋顶;7、光伏太阳能板;8、三角加强架;9、摄像头;10、栏杆;11、喂料机构;12、食槽;13、电控箱;21、地磅;22、滑槽;31、智能小车;32、滑块;33、转盘;34、输送部件;35、料斗;41、输送管;42、电机;43、螺旋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

5所示,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包括地基1,地基1上端安装有牛舍主体2,牛舍主体2前端安装有电控箱13,牛舍主体2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门体3和排气扇4,排气扇4位于门体3上方,牛舍主体2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窗户5,牛舍主体2上端安装有屋
顶6,屋顶6上端安装有光伏太阳能板7,牛舍主体2上端安装有若干个三角加强架8,若干个三角加强架8呈线性阵列分布,三角加强架8上端与屋顶6下端固定连接,牛舍主体2内腔后壁和内腔前壁均安装有摄像头9,地基1上端安装有两个栏杆10和两个食槽12,两个栏杆10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食槽12分别紧贴两个栏杆10相互靠近的一面,地基1上端中部设置有喂料机构11,喂料机构11延伸至食槽12上方。
[0025]食槽12和地基1之间设置有地磅21,地基1上端开有滑槽22,通过设置地磅21用以称量食槽12的重量,进而判断食槽12内是否缺料,通过设置滑槽22起到导向作用,确保输料管41末端位于食槽12上方。
[0026]喂料机构11包括智能小车31,智能小车31下端安装有滑块32,智能小车31上端安装有转盘33,转盘33上端设置有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包括地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1)上端安装有牛舍主体(2),所述牛舍主体(2)前端安装有电控箱(13),所述牛舍主体(2)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门体(3)和排气扇(4),所述排气扇(4)位于门体(3)上方,所述牛舍主体(2)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窗户(5),所述牛舍主体(2)上端安装有屋顶(6),所述屋顶(6)上端安装有光伏太阳能板(7),所述牛舍主体(2)上端安装有若干个三角加强架(8),若干个所述三角加强架(8)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三角加强架(8)上端与屋顶(6)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牛舍主体(2)内腔后壁和内腔前壁均安装有摄像头(9),所述地基(1)上端安装有两个栏杆(10)和两个食槽(12),两个所述栏杆(10)呈前后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食槽(12)分别紧贴两个栏杆(10)相互靠近的一面,所述地基(1)上端中部设置有喂料机构(11),所述喂料机构(11)延伸至食槽(1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值守的智能牛舍,其特征在于:所述食槽(12)和地基(1)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田顺薄玉琨闫婧姣秦秀英刘怡阮慧杰李艳玲王茂森李林武红长宋连召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口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