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苟正胜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防盗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66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防盗门,属于安防设备领域,所述智能防盗门的门扇表面冲压一凹形开口,门锁拉手面板嵌入开口,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在同一水平,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间的空隙小于2毫米,相较于外凸设置的门锁拉手面板,此种设置在撬动锁具拉手面板时没有着力点,无法利用大型撬具撬开门锁拉手面板,从而实现防盗功能,在开口内部装有传感器,当非法入室者撬动门锁拉手面板时,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可闪光并发出报警声,门扇顶部设置门磁开关,门扇在开关时触发门磁开关将信号传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进入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从而实现智能防控,增强了防盗门的整体防盗效果。强了防盗门的整体防盗效果。强了防盗门的整体防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盗门


[0001]本技术属于安防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防盗门。

技术介绍

[0002]门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隔离或者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隔离,门锁作为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市面上的门面板门扇面板及门框的强度越来越高,防破拆性能也越来越好,但是门锁被撬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防盗门防撬方案一般为增加防盗门的锁点,加厚防盗门门框与门扇的材料厚度,以增加撬门难度,基于上述设置,非法入室者考虑撬动防盗门门锁拉手面板,现有设置的门锁拉手面板多为门扇表面外凸型设置,此种设置的门锁方便安装,造价成本也较低因此被大量选择,但是此种门锁因其结构简单,外凸门锁拉手面板设置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着力点,容易被不法分子撬开,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盗门,所述智能防盗门的开口为门扇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门锁拉手面板嵌入开口,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在同一水平,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间的空隙小于2毫米,相较于外凸设置的门锁拉手面板,此种设置在撬门锁面板时没有着力点,无法利用工具撬开门锁拉手面板,从而实现防盗功能,在开口内部分内装有传感器,当非法入室者撬动门锁拉手面板时,传感器将接触信号传递至声光报警器或监控中心,声光报警器可闪光后发出报警声,门扇顶部设置门磁开关,在门扇开关时触发门磁开关将信号传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进入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从而实现智能防控,增加门锁的防盗功能。/>[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所述智能防盗门主要包括门框、门扇、开口、门磁开关、门锁拉手面板,所述门扇与门框连接,开口设置在门扇上,门锁拉手面板设置在开口内部,所述门锁拉手面板正面设置有把手,门扇顶部设置有门磁开关,所述开口背面设置有连接孔。所述门扇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所述门锁拉手面板嵌入开口设置,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间的空隙小于 2 毫米。所述开口背面设置有锁芯,开口内部设置有传感器。所述开口与门扇一体成型设置,门扇内部填充有隔热层。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智能防盗门的开口为门扇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门锁拉手面板嵌入开口,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在同一水平,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间的空隙小于 2 毫米,相较于外凸设置的门锁拉手面板,此种设置在撬门时没有着力点,无法利用工具撬开门锁拉手面板,从而实现防盗功能,在开口内部分内装有传感器,当非法入室者撬动门锁拉手面板时,传感器将接触信号传递至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可闪光后发出报警声,实现智能防控,增加门锁的防盗功能,另外本技术还适用于通信基站管理,在通信基站管理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为进行基站维修或是其他操作目的的情况下直接撬开基站门锁
进行相关操作,长此以往,管理人员无法确认撬锁人员,基站维修操作无法记录,导致管理混乱,门扇顶部设置门磁开关,在门扇开关时触发门磁开关将信号传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进入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本实用个新型适用于通信基站的管理,可对进入基站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可有效记录识别进入人员,方便管理,避免管理混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7]图 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 2 为门锁拉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

门框、2

门扇、3

开口、4

门磁开关、5

门锁拉手面板、 6

把手、7

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11]如图1

2所示,所述智能防盗门主要包括门框1、门扇 2、开口 3、门磁开关4、门锁拉手面板5,所述门扇2与门框1通过合页连接,开口3设置在门扇2上,开口3为门扇2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开口 3与门扇2一体成型设置,所述门扇2的内部中空,门扇2内部填充有隔热层,可增加门扇2本身的隔热性能,门锁拉手面板5嵌入开口 3设置,开口3的形状与规格与门锁拉手面板3一致,门锁拉手面板 5与门扇2在同一水平面,门锁拉手面板5与门扇2间的空隙小于2毫米,所述门锁拉手面板2正面设置有把手6,门扇2顶部设置有门磁开关4,所述开口3背面设置有连接孔,开口3背面设置有锁芯,所述开口3内部设置有传感器7,所述传感器7设置有两个,位于开口3内侧的左右两侧。
[0012]所述智能防盗门的开口3为门扇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门锁拉手面板5嵌入开口3,门锁拉手面板5与门扇2在同一水平,门锁拉手面板5与门扇2间的空隙小于2毫米,相较于外凸设置的门锁拉手面板5,此种设置在撬动门锁拉手面板5时没有着力点,无法利用大型工具撬开门锁拉手面板5,从而增强了防盗门的防盗效果,在开口3内部分内装有传感器7,当非法入室者撬动门锁拉手面板5时,传感器7被压迫触动,传感器7信号传送至监控系统并触发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被触发后可闪光并发出报警声,实现智能防控,增加门锁的防盗功能,声光报警器可安装在门扇2上方的位置,或是门扇2的旁侧,按照常规的安保流程,在防盗门外一般都设置有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与监控中心连接,非法外侵人员的撬门行为不仅会触发报警器,同时还会被监控系统记录,方便后续追责处理,门锁拉手面板5连同锁芯组成为电控锁,本技术还适用于通信基站管理,门扇2顶部设置门磁开关4,在门扇2开关时触发门磁开关4将信号传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进入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本技术适用于通信基站的管理,可对进入基站的人员进行监控记录,方便管理,避免管理混乱的问题。另外,在通信基站管理过程中,操作人员在进行基站维修或是其他目的直接撬开基站门锁的相关操作,管理人员无法确认撬锁人员,基站维修操作无法记录,导致管理混乱,为保证通信基站的顺利管理,使用机械锁容易被撬,因此通信基站开始采用电控锁替代机械锁,以提升安全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电控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即电源稳定、运行正常、正常联网的状态下,能实现集中管理、远程授权、记录可控的功能,满足新时期下对基站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但基站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电源不稳,甚至停电、断网、电控锁失灵
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单一的电控锁已无法正常工作,需要对基站进行紧急维护,此时需要通过辅助通道授权开门,此时,可设置电控锁智能门禁系统,所述智能防盗门的门磁开关 4 连通电控锁智能门禁系统,电控锁智能门禁系统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通道;在电控锁出现故障或断电断网状态下,采用辅助通道开门时,依然能实现权限集中管理、远程授权、开门记录可控等智能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能满足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实现通信基站对门禁系统的安全、便捷、可管理的整体需求;电控通道可与动环监控系统 FSU 无缝连接,通过动环监控中心远程控制门锁的启闭、同时又能采集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防盗门主要包括门框、门扇、开口、门磁开关、门锁拉手面板,所述门扇与门框连接,开口设置在门扇上,所述门扇表面冲压的凹形开口,门锁拉手面板设置在开口内部,所述门锁拉手面板嵌入开口设置,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在同一水平面,所述门锁拉手面板与门扇间的空隙小于 2 毫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正胜
申请(专利权)人:苟正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