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氟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32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联氟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多联氟泵系统包括室内末端和多个室外主机,室内末端包含多盘管换热器,每一盘管对应连接一个室外主机;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凝器盘管和第二冷凝器盘管,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盘管、电子膨胀阀和中间换热器构成第一制冷循环,室内末端、第二电动阀、中间换热器、第一单向阀、储液器和制冷剂泵构成第二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循环与第二制冷循环在中间换热器中换热;室内末端、第一电动阀、第二冷凝器盘管、第二单向阀、储液器和制冷剂泵构成第三制冷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多个室外主机互为热备份,机组能效高,且室内温度不会发生较大波动;室外主机有多种运行模式,可根据不同工况使用压缩机或自然冷源,节约能耗。节约能耗。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氟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氟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新基建”总体任务的落实中,国家要求数据中心建设引导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基于此背景,如何优化数据中心能耗,并保证机房环境的稳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节能且稳定的多联氟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出该多联氟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4]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联氟泵系统,包括室内末端和室外主机,所述室外主机的数量为多个,室内末端包含多盘管换热器,每一盘管对应连接一个室外主机;室外主机包括压缩机、中间换热器、冷凝器、储液器、制冷剂泵、第二电动阀和电子膨胀阀;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和中间换热器构成第一制冷循环,室内末端、第二电动阀、中间换热器、储液器和制冷剂泵构成第二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循环与第二制冷循环在中间换热器中换热。
[0005]本专利技术中,多个室外主机热备份运行,机组维持部分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氟泵系统,包括室内末端和室外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主机的数量为多个,室内末端包含多盘管换热器,每一盘管对应连接一个室外主机;室外主机包括压缩机(1)、中间换热器(2)、冷凝器(3)、储液器(4)、制冷剂泵(5)、第二电动阀(7)和电子膨胀阀(9);压缩机(1)、冷凝器(3)、电子膨胀阀(9)和中间换热器(2)构成第一制冷循环,室内末端、第二电动阀(7)、中间换热器(2)、储液器(4)和制冷剂泵(5)构成第二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循环与第二制冷循环在中间换热器(2)中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氟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主机还包括第一电动阀(6)、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冷凝器(3)为双盘管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凝器盘管(3A)和第二冷凝器盘管(3B),其中第一冷凝器盘管(3A)接入第一制冷循环中;室内末端、第一电动阀(6)、第二冷凝器盘管(3B)、第二单向阀、储液器(4)和制冷剂泵(5)构成第三制冷循环;第一单向阀用于实现制冷剂由中间换热器(2)至储液器(4)的单向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氟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上设有雾化喷淋系统(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氟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末端采用热管列间型式、热管背板型式或机房热管型式。5.一种多联氟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联氟泵系统包括如下运行模式:压缩机制冷模式,第一电动阀(6)关闭,第二电动阀(7)打开,压缩机(1)和制冷剂泵(5)工作;自然冷源制冷模式,第一电动阀(6)打开,第二电动阀(7)关闭,制冷剂泵(5)工作,压缩机(1)不工作;混合制冷模式,第一电动阀(6)和第二电动阀(7)均开启,压缩机(1)和制冷剂泵(5)工作;根据室外湿球温度T
ow
和设定温度来决定系统运行模式,设定温度包括混合制冷模式开启温度T
mix
、自然冷源制冷模式开启温度T
free
和防结冰保护温度T
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
ow
>T
mix
时,开启压缩机制冷模式;当T
free
<T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姗李林达许海进董海凤郭凤杰吴梦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