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软骨护背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26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软骨护背垫,包括背垫本体,背垫本体沿其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第一凹槽沿背垫本体的上部延伸至背垫本体的中部且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佩戴者的背部斜方肌肌群位置,第二凹槽设置在背垫本体的下部,第三凹槽设置在第二凹槽的下方,第二凹槽的位置和第三凹槽的位置共同对应佩戴者的背部背阔肌肌群位置;背垫本体还设置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设置在第三凹槽的下方,第四凹槽由背垫本体的左边沿延伸至右边沿,第四凹槽从背垫本体的边沿向纵向中轴线方向由下至上延伸,提高了人工软骨护背垫的贴合度、防护效果以及佩戴舒适度。防护效果以及佩戴舒适度。防护效果以及佩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软骨护背垫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护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软骨护背垫。

技术介绍

[0002]背是指人体躯干的后方部分,从臀部上方一直延伸到肩膀以及脖子,它的高度由脊椎决定,而脊椎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脊椎贯穿于背部,以让神经能够传导至下半身,在极限运动和一般的骑行运动中,背部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市面上的护背垫存在着防护效果差和穿着舒适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软骨护背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
[000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人工软骨护背垫,包括背垫本体,所述背垫本体沿其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背垫本体的上部延伸至所述背垫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佩戴者的背部斜方肌肌群位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背垫本体的下部,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三凹槽的位置共同对应佩戴者的背部背阔肌肌群位置;所述背垫本体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下方,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软骨护背垫,包括背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本体沿其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背垫本体的上部延伸至所述背垫本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佩戴者的背部斜方肌肌群位置,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背垫本体的下部,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和所述第三凹槽的位置共同对应佩戴者的背部背阔肌肌群位置;所述背垫本体还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下方,所述第四凹槽由所述背垫本体的左边沿延伸至右边沿,所述第四凹槽从所述背垫本体的边沿向纵向中轴线方向由下至上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软骨护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S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软骨护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二凹槽从所述背垫本体的边沿向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和横向中轴线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软骨护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三凹槽从所述背垫本体的边沿向纵向中轴线的方向和横向中轴线的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软骨护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背垫本体的纵向中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远离所述背垫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刚王柱秦志鹏王博伟陈可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