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墙体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传统的砖墙在我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应用历史,虽然强度和耐用性都不错,但是存在着施工效率低、成本高、不环保等多种缺点。而由轻质隔墙条板拼装形成的隔墙条板墙相比传统的砖墙具有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建筑领域逐步被广泛应用。
[0003]但是,传统的隔墙条板墙的存在以下缺陷:1、安装时需要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化处理,养护时间长,降低了现场施工效率;2、隔墙条板墙在与顶面、地面、侧面的连接过程中需先钻孔再打入钢筋加固,施工程序复杂,进一步降低了现场施工效率;3、隔墙条板需要现场开槽安装管线,再次降低了现场施工效率;4、隔墙条板墙的整体强度和隔声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简便、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的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及其安装方法。
[0005]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且均由隔墙条板(3)拼接而成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所述第一墙体(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地面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顶面连接;所述第二墙体(2)与地面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墙体(2)与顶面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L型通长龙骨一(4
‑
1)和L型点状龙骨一(4
‑
2);所述L型通长龙骨一(4
‑
1)的第一边体与地面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体(1)的底面,所述L型通长龙骨一(4
‑
1)的第二边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体(1)的背侧;所述L型点状龙骨一(4
‑
2)的第一边体与地面连接,所述L型点状龙骨一(4
‑
2)的第二边体与所述第一墙体(1)的正侧连接且所述L型点状龙骨一(4
‑
2)设于相邻两所述隔墙条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L型通长龙骨二(5
‑
1)和L型点状龙骨二(5
‑
2);所述L型通长龙骨二(5
‑
1)的第一边体与顶面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体(1)的顶面,所述L型通长龙骨二(5
‑
1)的第二边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体(1)的背侧;所述L型点状龙骨二(5
‑
2)的第一边体与顶面连接,所述L型点状龙骨二(5
‑
2)的第二边体与所述第一墙体(1)的正侧连接且所述L型点状龙骨二(5
‑
2)设于相邻两所述隔墙条板(3)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L型通长龙骨二(5
‑
1)第一边体与所述第一墙体(1)之间的发泡胶体一(5
‑
3);所述第一墙体(1)的正侧为背向所述第二墙体(2)一侧,所述第一墙体(1)的背侧为面向所述第二墙体(2)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L型通长龙骨一(4
‑
1)第一边体与地面之间的静音垫一(4
‑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包括第一上墙体部和第一下墙体部,所述第一上墙体部与所述第一下墙体部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墙体(2)包括第二上墙体部和第二下墙体部,所述第二上墙体部与所述第二下墙体部之间的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相同;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上墙体部底部连接的U型通长龙骨一(6
‑
1),与所述第一下墙体部顶部连接的U型通长龙骨二(6
‑
2),连接所述U型通长龙骨一(6
‑
1)与所述U型通长龙骨二(6
‑
2)的接长方管(6
‑
3),设置在所述U型通长龙骨一(6
‑
1)与所述U型通长龙骨二(6
‑
2)之间的垫块(6
‑
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墙体部顶部与所述U型通长龙骨二(6
‑
2)之间的发泡胶体二(6
‑
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体包覆式隔墙条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长方管(6
‑
3)与所述U型通长龙骨一(6
‑
1)之间的静音垫二(6
‑
5),以及设置在所述接长方管(6
‑
3)与所述U型通长龙骨二(6
‑
2)之间的静音垫三(6
‑
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贾世芳,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