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1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方便对落叶进行清理,其包括绿化墙本体,绿化墙本体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框,绿化墙本体上设置有位于种植框下方且用于承接落叶的承接盒,承接盒包括垂直设置于绿化墙本体上的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远离绿化墙本体一端的承接板,承接板沿竖直方向朝向远离绿化墙本体向上倾斜设置,底板上设有出料口,绿化墙本体一端设置有收集主管以及设置于收集主管上的若干个收集支管,收集主管沿绿化墙本体高度方向延伸,收集支管与出料口相连通,绿化墙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落叶的收集框。本申请能够方便对落叶进行收集,从而提高落叶的清洁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园林绿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建筑的概念得到普及,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也越发重视居住环境的绿化程度。垂直绿化由于其绿化覆盖程度高,故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应用。
[0003]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20651090.5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垂直绿化墙,包括铺设于墙体的支撑幕以及设置于支撑幕的盛装袋,所述盛装袋包括硬质板、连接硬质板与支撑幕的柔性布,所述柔性布、硬质板以及支撑幕形成盛装袋的袋腔,所述支撑幕与硬质板之间固定有限制硬质板朝支撑幕移动且可拆除的支撑杆。
[0004]在实现上述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秋天时,植物凋零会产生落叶,然而伸出盛状带部分的植物落叶,容易掉落绿化墙,并在绿化墙底部的底面上堆积,需要人工定期清扫,以保证居住环境的整洁,然而通过人工清扫的方式来对落叶进行清理,较为耗费人力,尚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方便对落叶进行清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包括绿化墙本体,所述绿化墙本体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框,所述绿化墙本体上设置有位于种植框下方且用于承接落叶的承接盒;所述承接盒包括垂直设置于绿化墙本体上的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远离绿化墙本体一端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沿竖直方向朝向远离绿化墙本体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底板上设有出料口所述绿化墙本体一端设置有收集主管以及设置于收集主管上的若干个收集支管,所述收集主管沿绿化墙本体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收集支管与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绿化墙本体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落叶的收集框,所述收集主管与收集框内腔相连通,所述承接盒内滑动连接有扫叶板,所述扫叶板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出料口方向滑移,所述绿化墙本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扫叶板朝向靠近出料口方向滑移,以将落叶扫出出料口的驱动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落叶时,借助驱动件,驱动扫叶板朝向靠近出料口方向滑移,从而将落叶推出出料口,落叶由收集支管送入收集主管,最终到达收集框内,此时工作人员即可直接在绿化墙本体底部对落叶进行收集,清理过程较为方便。
[0009]可选的,所述绿化墙本体远离收集主管一端设置有沿绿化墙本体高度方向延伸的输水主管,所述输水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输水支管,所述输水支管与种植框一一对应,所述输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浇灌种植框内植物的喷头;所述绿化墙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向输水主管内输送水源的输水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输水组件,能够向输水主管内输送水源,使得水源到达输送支管并经由喷头到达种植框内,从而对种植框内的植物进行浇水。
[0011]可选的,所述底板下端设置有用于盛放液体的承水盒,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液体通过并进入承水盒内的拦截孔。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水盒的设置,能够对喷头喷洒出种植框的水源进行收集,减少对水源的浪费。
[00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于绿化墙本体上的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所述承接盒位于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之间,所述第一卷扬机与第二卷扬机之间的牵引绳与扫叶板相对的两侧可拆卸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扫落叶时,通过第一卷扬机收卷牵引绳,同时第二卷扬机释放牵引绳,能够带动扫叶板朝向靠近出料口方向滑移,使得落叶被推出出料口,当需要对扫叶板进行复位时,第一卷扬机释放牵引绳,第二卷扬机收卷牵引绳,从而实现对扫叶板的复位。
[0015]可选的,所述收集支管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出料口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支管倾斜设置,能够使得落叶能够更容易掉入收集主管内。
[0017]可选的,所述输水组件包括设置于绿化墙本体底部的水箱以及设置于水箱内的水泵,所述水泵出水口与输水主管下端相连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泵的设置,能够方便向输水主管内输送水源。
[0019]可选的,所述承水盒一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绿化墙本体一端设置有沿绿化墙本体高度方向延伸的回流主管,所述回流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回流支管,所述回流支管与出水口相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流主管与回流支管的设置,能够对承水盒内的水源进行回收、利用。
[0021]可选的,所述承水盒底壁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出水口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水盒底壁倾斜设置,能够加快承水盒内水源流出承水盒。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4]1.本申请能够方便对落叶进行收集,从而提高落叶的清洁效率;
[0025]2.通过承水盒的设置,能够对水源进行收集,从而提高水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水泵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施例体现出水口的剖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绿化墙本体;2、种植框;3、承接盒;31、底板;311、出料口;312、拦截孔;32、承接板;33、侧板;4、收集主管;5、收集支管;6、回流主管;7、回流支管;8、扫叶板;9、驱动件;10、输水主管;11、输水支管;12、喷头;13、输水组件;131、水泵;132、水箱;14、承水盒;141、出水
口;15、收集框;16、第一卷扬机;17、第二卷扬机;18、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参照图1,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包括绿化墙本体1,绿化墙本体1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种植框2,种植框2呈三角形框状结构,并且种植框2内种植有植物。
[0033]参照图1、2,绿化墙本体1上设置有承接盒3,承接盒3与种植框2一一对应,且承接盒3位于种植框2下方。承接盒3包括垂直焊接于绿化墙本体1上的底板31,以及焊接于底板31远离绿化墙本体1一端的承接板32,承接板32沿竖直方向朝向远离绿化墙本体1方向向上倾斜设置。承接盒3还包括焊接于底板31两侧的侧板33。
[0034]参照图1、2,底板31上设有出料口311,绿化墙本体1一端设置有收集主管4以及收集支管5,收集支管5与出料口311相连通。收集主管4沿绿化墙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且收集主管4通过抱箍安装于绿化墙本体1上。收集支管5沿竖直方向朝向靠近出料口311方向向上倾斜设置。绿化墙本体1底部设置有收集框15,收集主管4下端与收集框15内腔相连通。
[0035]参照图2、3,承接盒3内滑动连接有扫叶板8,扫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绿化墙本体(1),所述绿化墙本体(1)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框(2),所述绿化墙本体(1)上设置有位于种植框(2)下方且用于承接落叶的承接盒(3);所述承接盒(3)包括垂直设置于绿化墙本体(1)上的底板(31)以及设置于底板(31)远离绿化墙本体(1)一端的承接板(32),所述承接板(32)沿竖直方向朝向远离绿化墙本体(1)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底板(31)上设有出料口(311)所述绿化墙本体(1)一端设置有收集主管(4)以及设置于收集主管(4)上的若干个收集支管(5),所述收集主管(4)沿绿化墙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收集支管(5)与出料口(311)相连通;所述绿化墙本体(1)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落叶的收集框(15),所述收集主管(4)与收集框(15)内腔相连通,所述承接盒(3)内滑动连接有扫叶板(8),所述扫叶板(8)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出料口(311)方向滑移,所述绿化墙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扫叶板(8)朝向靠近出料口(311)方向滑移,以将落叶扫出出料口(311)的驱动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绿化保湿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墙本体(1)远离收集主管(4)一端设置有沿绿化墙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的输水主管(10),所述输水主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输水支管(11),所述输水支管(11)与种植框(2)一一对应,所述输水支管(1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浇灌种植框(2)内植物的喷头(12);所述绿化墙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输水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芬陈超然谢铭鸿刘瑞林智惠陈钦胡燕玲周波黄才桂
申请(专利权)人:瀛华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