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84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包括壳体、铜块、线圈组件、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连接器;线圈组件安装于壳体,第一引线的一端和第二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线圈组件,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和第二引线的另一端均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中部贯穿有安装孔,铜块通过安装孔安装于壳体;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铜线,第一磁芯叠放于第二磁芯,且铜线将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缠绕为一体,铜块包括第一铜条、第二铜条、第三铜条、第四铜条和第五铜条。该国网外置互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只能检测直流电流或者只能检测交流电流的问题和铜块结构复杂,铜块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互感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电流互感器的理论依据是电磁感应,一般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
[0003]然而现有的互感器只能检测直流电流或者只能检测交流电流,性能单一,而且其内部的铜块结构复杂,铜块占用空间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只能检测直流电流或者只能检测交流电流的问题和铜块结构复杂,铜块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包括壳体、铜块、线圈组件、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连接器;
[0007]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所述壳体的中部贯穿有安装孔,所述铜块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壳体;
[0008]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铜线,所述第一磁芯叠放于所述第二磁芯,且所述铜线将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缠绕为一体;
[0009]铜块包括第一铜条、第二铜条、第三铜条、第四铜条和第五铜条;
[0010]所述第一铜条、所述第二铜条、所述第三铜条、所述第四铜条和所述第五铜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铜条、所述第三铜条和所述第五铜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铜条和所述第四铜条竖直设置;
[0011]所述第一铜条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铜条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三铜条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四铜条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
[0012]进一步,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保护壳盖于所述第三铜条和所述第四铜条。
[0013]优选地,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第一铜条和所述第五铜条分别套设有所述绝缘套。
[0014]具体地,所述壳体的壳壁向外侧凸起设有避空槽,所述第一引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引线的端部置于所述避空槽内。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中部贯穿有所述安装孔。
[0016]进一步,还包括热缩套,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相互缠绕,且所述热缩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二引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线圈组件,使国网外置互感器既能检测直流电流又能检测交流电流,达到
提高国网外置互感器通用性的效果;
[0019]2、通过第一铜条、第二铜条、第三铜条、第四铜条和第五铜条,从而降低铜块的空间占用率,从而达到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国网外置互感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国网外置互感器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国网外置互感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壳体1、安装孔11、避空槽12、定位柱13、铜块2、第一铜条21、第二铜条22、第三铜条23、第四铜条24、第五铜条25、线圈组件3、第一引线4、第二引线5、连接器6、保护壳7、绝缘套8、热缩套9。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内侧”、“外侧”、“内端”、“外端”、“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

3所示,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包括壳体1、铜块2、线圈组件3、第一引线4、第二引线5和连接器6;所述线圈组件3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引线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5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圈组件3,所述第一引线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5的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连接器6,所述壳体1的中部贯穿有安装孔11,所述铜块2通过所述安装孔11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铜线,所述第一磁芯叠放于所述第二磁芯,且所述铜线将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缠绕为一体;铜块2包括第一铜条21、第二铜条22、第三铜条23、第四铜条24和第五铜条25;所述第一铜条21、所述第二铜条22、所述第三铜条23、所述第四铜条24和所述第五铜条25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铜条21、所述第三铜条23和所述第五铜条25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铜条22和所述第四铜条24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铜条21位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铜条22位于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第三铜条23位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第四铜条24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芯为直流磁芯,所述第一磁芯的材质为101钢材,所述第二磁芯为交流磁芯,所述第二磁芯的材质为107钢材,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通过所述铜线缠绕为一体,即为所述线圈组件3,安装时,将所述线圈组件3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然
后将第一引线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5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铜线,而所述第一引线4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5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器6,所述连接器6插入到信号端用于显示待测数值,所述铜块2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11,且所述铜块2的两端分别焊接于待测件,安装好之后在所述线圈组件3的顶部灌入环氧树脂,防止其掉出,本申请通过所述线圈组件3,使所述国网外置互感器既能检测直流电流又能检测交流电流,达到提高所述国网外置互感器通用性的效果。所述第一铜条21、所述第二铜条22、所述第三铜条23、所述第四铜条24和所述第五铜条25分别是所述铜块2经过多次折弯形成,所述第一铜条21和所述第五铜条25的端部焊接于待测件,所述铜块2形成后,所述第一铜条21的底部靠近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第二铜条22位于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第三铜条23的顶部靠近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第四铜条24的内侧靠近于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国网外置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铜块、线圈组件、第一引线、第二引线和连接器;所述线圈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线圈组件,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连接器,所述壳体的中部贯穿有安装孔,所述铜块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铜线,所述第一磁芯叠放于所述第二磁芯,且所述铜线将所述第一磁芯和所述第二磁芯缠绕为一体;铜块包括第一铜条、第二铜条、第三铜条、第四铜条和第五铜条;所述第一铜条、所述第二铜条、所述第三铜条、所述第四铜条和所述第五铜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铜条、所述第三铜条和所述第五铜条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铜条和所述第四铜条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铜条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铜条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三铜条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明富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