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71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昆虫生态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包括昆虫释放室,所述昆虫释放室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集虫室,所述集虫室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光室,所述滤光室内设有滤光片,其顶部设有滤光片槽,所述滤光室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光源室,所述光源室顶部设有全波段光源;所述集虫室内靠近滤光室的一侧设有无色透明的玻璃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采用更换不同波段光源的方式,操作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用电安全的问题,在昆虫生态学技术领域具有良好前景。良好前景。良好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生态学
,尤其涉及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研究昆虫趋光行为,明确昆虫对不同波段光源的趋性反应,是正确使用灯光诱杀技术防治害虫的前提。
[0003]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采用更换不同波段光源方式进行,明确昆虫对不同波段光源的趋性反应,但是该种装置操作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用电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装置采用更换不同波段光源的方式,操作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用电安全问题的问题。
[0005]其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结构的昆虫释放室,所述昆虫释放室被配置为距离地面设定高度并固定,所述昆虫释放室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昆虫通过的方形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昆虫释放室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集虫室,所述集虫室远离昆虫释放室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方形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昆虫释放室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光室,所述滤光室内可拆卸连接有滤光片,所述滤光室顶部设有用于滤光片穿过的滤光片槽,所述滤光室远离昆虫释放室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方形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昆虫释放室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光源室,所述光源室顶部设有全波段光源;所述集虫室内靠近滤光室的一侧设有无色透明的玻璃板,形成阻止昆虫进入滤光室的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昆虫释放室顶部设有用于向其内部释放昆虫的释放口,所述释放口上方设有于封闭释放口的第一顶盖板,所述昆虫释放室底部设有用于取出其内部昆虫的第一取虫口,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一取虫口的释放室底板,所述第一取虫口边部设有用于放置释放室底板的凹槽,所述释放室底板两侧边部与第一取虫口远离凹槽的一端边部滑动连接,形成第一取虫口的开闭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集虫室顶部设有用于取出其内部昆虫的第二取虫口,所述第二取虫口上方设有于封闭第二取虫口的第二顶盖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昆虫释放室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本技术通过全波段光源和滤光片的共同作用,通过跟换可过滤不同波长光线的滤光片进行对昆虫的趋光行为测试,观察并记录昆虫对不同波段光源的趋性反应。
[0012]2、本技术第一取虫口用于从昆虫释放室内取出未反应的昆虫,第二取虫口用于从集虫室内取出已反应的昆虫,便于区分统计,使数据更加精确。
[0013]3、本技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昆虫释放室、集虫室、滤光室、光源室的设置,使用完毕后进行拆卸存放,减少了占用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0014]4、本本技术通过第一取虫口以及释放室底板的设置,形成第一取虫口的开闭结构,便于快捷收集昆虫释放室内未反应的昆虫,操作方便,便于进行统计记录。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昆虫释放室的立体图。
[0017]其中:昆虫释放室1、释放口101、第一取虫口102、释放室底板103、凹槽104、第一顶盖板105、第一连接管2、集虫室3、第二取虫口301、第二顶盖板302、玻璃板303、第二连接管4、滤光室5、滤光片501、滤光片槽502、第三连接管6、光源室7、全波段光源70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结构的昆虫释放室1,其材质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料,所述昆虫释放室1为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箱体结构,距离地面的高度约35厘米,便于从底部取出未反应的昆虫。
[0020]所述昆虫释放室1顶部设有用于向其内部释放昆虫的释放口101,所述释放口101上方设有于封闭释放口101的第一顶盖板105,所述第一顶盖板105盖设在释放口101上,所述昆虫释放室1底部设有用于取出其内部昆虫的第一取虫口102,还包括用于封闭第一取虫口102的释放室底板103,所述第一取虫口102边部设有用于放置释放室底板103的凹槽104,所述释放室底板103两侧边部与第一取虫口102远离凹槽104的一端边部滑动连接,形成第一取虫口102的开闭结构。使用时,将释放室底板103插入凹槽104,使释放室底板103封闭第一取虫口102,测试完毕后,将释放室底板103拔出凹槽104,使释放室底板103呈倾斜,便于取出释放室底板103上的未反应的昆虫。
[0021]所述昆虫释放室1两侧设有同于连接第一连接管2的卡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管2卡接连接在卡接口内,所述第一连接管2横截面呈正方形设置,其边长为10厘米,用于昆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2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卡接连接有集虫室3,形成昆虫从昆虫释放室1进入集虫室3的通道。所述第一连接管2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昆虫释放室1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便于昆虫爬行。
[0022]所述集虫室3为长方体箱体结构,其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5厘米,高度为12厘米,其材质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料。所述集虫室3顶部设有用于取出其内部昆虫的第二取虫口301,所述第二取虫口301上方设有于封闭第二取虫口301的第二顶盖板302,打开第二顶盖板302后,可从第二取虫口301观察和取出昆虫。
[0023]所述集虫室3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侧卡接连接有方形的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4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卡接连接有滤光室5。
[0024]所述滤光室5为长方体箱体结构,其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3厘米,高度为12厘米,其材质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料,所述滤光室5内放置有滤光片501,所述滤光室5顶部设有用于滤光片501穿过的滤光片槽502,所述滤光片501为现有技术,支持对设定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所述集虫室3内靠近滤光室5的一侧设有无色透明的玻璃板303,形成阻止昆虫进入滤光室5的结构。
[0025]所述滤光室5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侧卡接连接有方形的第三连接管6,所述第三连接管6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卡接连接有光源室7,所述光源室7为正方体箱体结构,其边长长度为40厘米,其材质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料。所述光源室7顶部设有全波段光源701,所述全波段光源701为现有技术。
[0026]所述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6的材质为黑色不透明聚乙烯材料,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6的总长度约为25厘米,可根据试验情况调整。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28]本技术通过全波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结构的昆虫释放室(1),所述昆虫释放室(1)被配置为距离地面设定高度并固定,所述昆虫释放室(1)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昆虫通过的方形的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2)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集虫室(3),所述集虫室(3)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方形的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二连接管(4)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滤光室(5),所述滤光室(5)内可拆卸连接有滤光片(501),所述滤光室(5)顶部设有用于滤光片(501)穿过的滤光片槽(502),所述滤光室(5)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方形的第三连接管(6),所述第三连接管(6)远离昆虫释放室(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光源室(7),所述光源室(7)顶部设有全波段光源(701);所述集虫室(3)内靠近滤光室(5)的一侧设有无色透明的玻璃板(303),形成阻止昆虫进入滤光室(5)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杰李雪利闫伸牛慧伟王改丽李晓辉王李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