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43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铰接有培养框主体,所述培养框主体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便于通气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内部等距设有多组便于培养食用菌菌包的培养网蓝,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固定有方便支撑的底板;所述培养框主体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培养框主体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培养框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内部的食用菌菌包进行浇水的喷洒组件,所述培养网蓝的两侧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培养框主体进行折叠,从而方便对培养框主体进行收纳,减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占地面积。减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占地面积。减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


[0001]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
,具体是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菌包在培养时需要利用培养框对其进行培养。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1401530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包的通气培养框,通过多组分隔网板使得框体的内腔能够被分隔成多个腔体,使得培养框在培养食用菌时,能够将食用菌菌包分隔放置,避免食用菌菌包相互紧贴,不利于食用菌菌包散热。
[0004]上述培养框在使用时,无法对培养框进行折叠,由于培养框的体积较大,因此在不使用培养框时不能实现对培养框的折叠收纳,占地面积较大,不便于使用,针对这一问题,现在提供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铰接有培养框主体,所述培养框主体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便于通气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内部等距设有多组便于培养食用菌菌包的培养网蓝,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端固定有方便支撑的底板;
[0008]所述培养框主体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培养框主体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培养框主体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内部的食用菌菌包进行浇水的喷洒组件,所述培养网蓝的两侧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位于竖杆中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对培养框主体进行支撑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培养框主体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动螺纹杆转动的转动件。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件包括贯穿两组安装架设置的转杆,且所述转杆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竖杆与安装架且固定有第一锥形齿,所述第一锥形齿的一侧位于转杆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锥形齿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且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安装架且固定有便于转动转杆的旋钮。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洒组件包括位于培养框主体上方的多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有分水管,所述固定架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用于对食用菌菌
包进行洒水的喷头,所述喷头的上端贯穿固定架且与分水管连通,且位于同一个培养框主体上方的多组分水管的一端均连接有用于向分水管的内部通入水体的总管。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通气槽两侧的卡槽,所述卡槽贯穿培养框主体设置,所述培养网蓝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扣。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架靠近培养框主体的一端固定有用于对固定架进行安装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培养框主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有折叠组件,能够在不使用培养框主体时对培养框主体进行折叠,从而方便对培养框主体进行收纳,减少培养框主体的占地面积,方便使用。
[0016]本技术通过设有喷洒组件,能够对食用菌菌包进行洒水,有利于为食用菌菌包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0017]本技术通过设有安装组件,方便对培养网蓝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通过通气槽与培养网蓝使得食用菌菌包能够单独培养,避免食用菌菌包相互紧贴,有利于食用菌菌包通气散热。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1、安装板;12、培养框主体;13、通气槽;14、培养网蓝;15、竖杆;16、安装架;17、底板;18、滑块;19、螺纹杆;20、连杆;21、转杆;22、第一锥形齿;23、第二锥形齿;24、旋钮;25、卡槽;26、卡扣;27、固定架;28、分水管;29、喷头;30、总管;3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两侧均铰接有培养框主体12,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便于通气的通气槽13,所述通气槽13的内部等距设有多组便于培养食用菌菌包的培养网蓝14,通过通气槽13与培养网蓝14使得食用菌菌包能够单独培养,避免食用菌菌包相互紧贴,有利于食用菌菌包通气散热,所述安装板11的下方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竖杆15,所述竖杆15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的底端固定有方便支撑的底板17;
[0025]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培养框主体12折叠的折叠组件,方便对培养框主体12进行收纳,减少培养框主体12的占地面积,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14内部的食用菌菌包进行浇水的喷洒组件,能够对食用菌菌包进行洒水,有利于为食用菌菌包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所述培养网蓝14的两侧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14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方便对培养网蓝14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使用。
[0026]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位于竖杆15中部的滑槽31,所述滑槽3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对培养框主体12进行支撑的连杆20,所述连杆
2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槽31的内部沿滑槽31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贯穿滑块18且与滑块18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架16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动螺纹杆19转动的转动件,使用时,通过转动件能够带动螺纹杆19转动,从而能带动滑块18在滑槽31的内部滑动,同时在连杆20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培养框主体12转动,实现对培养框主体12的折叠收纳。
[0027]所述转动件包括贯穿两组安装架16设置的转杆21,且所述转杆21与安装架16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9的底端贯穿竖杆15与安装架16且固定有第一锥形齿22,所述第一锥形齿22的一侧位于转杆21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锥形齿22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23,且所述转杆21的一端贯穿安装架16且固定有便于转动转杆21的旋钮24,使用时,通过转动旋钮24,旋钮24带动转杆21转动,转杆21能够带动第二锥形齿23转动,第二锥形齿23带动第一锥形齿22转动,第一锥形齿22能够带动螺纹杆19转动。
[0028]所述喷洒组件包括位于培养框主体12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两侧均铰接有培养框主体(12),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底端等距设有多组便于通气的通气槽(13),所述通气槽(13)的内部等距设有多组便于培养食用菌菌包的培养网蓝(14),所述安装板(11)的下方两侧对称设有两组竖杆(15),所述竖杆(15)的底端固定有安装架(16),所述安装架(16)的底端固定有方便支撑的底板(17);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培养框主体(12)折叠的折叠组件,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14)内部的食用菌菌包进行浇水的喷洒组件,所述培养网蓝(14)的两侧设有用于对培养网蓝(14)进行安装的安装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位于竖杆(15)中部的滑槽(31),所述滑槽(3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对培养框主体(12)进行支撑的连杆(20),所述连杆(2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培养框主体(12)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槽(31)的内部沿滑槽(31)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贯穿滑块(18)且与滑块(18)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架(16)的下方设有用于带动螺纹杆(19)转动的转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包通气培养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贯穿两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稳
申请(专利权)人:泌阳县大洋食用菌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