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741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污水处理监控模块和污水处理调节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污水处理监控模块和污水处理调节模块,不仅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还可以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将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显示还可以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对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污水处理过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理效果。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污水的产生的量也越来越大,由于生活污水中的COD、TSS、N元素、TP、BOD5等的含量均相当的惊人,若不经过处理直接进行排放,将对各种自然水系统造成很大污染。而且,由于生活污水的产生量很大,其事实上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潜力。
[0003]对比文件1(公开号CN113638559A)公开了一种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及污水处理厂,顶盖雨水排放系统用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的排水,污水处理厂顶盖包括混凝土结构层和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层上方的多个找坡层,找坡层对应于污水处理厂顶盖相应的雨水分区;半地下污水处理厂的顶盖雨水排放系统包括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排水盲沟设置于找坡层的下坡段处,落水管穿过混凝土结构层与雨水斗连接,雨水斗与排水盲沟连通,以使排水盲沟中的液体流至雨水斗中,并通过落水管流出。采用本专利技术,对于大面积的污水处理厂顶盖,能够将污水处理厂顶盖划分为多个分区,雨水能够通过对应分区的排水盲沟、雨水斗和落水管流出,使得污水处理厂顶盖上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0004]对比文件2(公开号CN111573986A)公开了一种生活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输送管路、地下过滤池、地下沉降池以及地下储水池,具体的雨水处理系统包括:S110、S120以及S130三个步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装备、污水管路、输水管路、以及残渣处理装备,具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S210、S220、S230、S230、S250、S260以及S270七个步骤;利用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互相配合,实现城市生活区水资源利用和就近处理消化,优化生活区,形成水资源循环,降低污染并提升生活区环境。本专利技术监测并控制分流管的流量,优化分流器的分流性能;
[0005]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放,通常仅通过化粪池或者投入相关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难以实现回收利用的目标。
[0006]另外,投入化学药物的方式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其环保效果较差,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污水处理监控模块和污水处理调节模块,其中:
[0010]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生活污水,并对该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
[0011]污水处理监控模块,用于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将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显示;
[0012]污水处理调节模块,用于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对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调节指令。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和污水处理监控模块均与污水处理调节模块连接,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和污水处理监控模块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包括贮存单元、除渣单元和多级处理单元,所述贮存单元与除渣单元连接,所述除渣单元与多级处理单元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贮存单元,用于贮存生活污水,并将该生活污水通入除渣单元中;
[0016]除渣单元,用于接收生活污水,对该生活污水进行除渣处理,将处理得到的除渣污水通入多级处理单元;
[0017]多级处理单元,用于接收除渣污水,对该除渣污水进行多级污水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净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还包括有第一排放单元、残渣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和第二排放单元,所述第一排放单元与所述多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残渣处理单元与所述除渣单元连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多级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排放单元与所述残渣处理单元以及污泥处理单元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多级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氧化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调节池和氧化池连通,所述氧化池和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和消毒池连通,其中,调节池用于调节污水的pH值,氧化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氧化和曝气处理,沉淀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消毒池用于对污水进行消毒。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监控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水质传感器、数据转化单元、数据发送单元和数据显示单元,所述水质传感器与数据转化单元连接,所述数据转化单元与数据发送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发送单元与数据显示单元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水质传感器,用于检测各污水处理池内部的水质信息,将该水质信息数据发送给数据转化单元;
[0022]数据转化单元,用于接收水质信息数据,对该水质信息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得到统一格式的整理数据,将该整理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单元,;
[0023]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整理数据,将该整理数据发送给数据显示单元,通过数据显示单元进行显示。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所述进水系统与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以及污水处理监控模块连接;所述排水系统与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连接。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调节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阀门控制单元和药剂添加控制单元,所述数据接收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阀门控制单元、药剂添加控制单元连接。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污
水处理监控模块和污水处理调节模块,不仅能够对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还可以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将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显示还可以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对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调节指令,调节污水处理过程,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8]图2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进水系统的结构框图。
[0029]图3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0030]图4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多级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
[0031]图5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处理监控模块的结构框图。
[0032]图6为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处理调节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污水处理监控模块(300)和污水处理调节模块(400),其中: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用于接收生活污水,并对该生活污水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监控模块(300),用于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将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显示;污水处理调节模块(400),用于获取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处理生活污水时的污水处理数据,对该污水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数据分析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生成调节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和污水处理监控模块(300)均与污水处理调节模块(400)连接,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和污水处理监控模块(30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包括贮存单元(210)、除渣单元(220)和多级处理单元(230),所述贮存单元(210)与除渣单元(220)连接,所述除渣单元(220)与多级处理单元(23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贮存单元(210),用于贮存生活污水,并将该生活污水通入除渣单元(220)中;除渣单元(220),用于接收生活污水,对该生活污水进行除渣处理,将处理得到的除渣污水通入多级处理单元(230);多级处理单元(230),用于接收除渣污水,对该除渣污水进行多级污水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净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下布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式污水处理模块(200)还包括有第一排放单元(240)、残渣处理单元(250)、污泥处理单元(260)和第二排放单元(270),所述第一排放单元(240)与所述多级处理单元(230)连接,所述残渣处理单元(250)与所述除渣单元(220)连接,所述污泥处理单元(260)与所述多级处理单元(230)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曾四鸣刘克成石荣雪王颖楠牛向楠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