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剥线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剥线机是一种将电缆外部所包裹的塑料包皮与电缆内部的金属线芯相互剥离的机器。现有的剥线机一般都可实现电缆的自动剥线,其一般具有送线装置和出线装置,在送线装置和出线装置中间设置有切线装置,通过送线装置、出线装置和切线装置之间的相互联动配合,即可实现对线缆的切断、单头剥线或是双头剥线等操作。
[0003]相关技术中的送线装置和出线装置,其中一般需要配备有压线组件,压线组件一般包括上下两个走线轮,在进行剥线操作时,电缆位于上下两个走线轮之间,且电缆表面与走线轮表面之间紧密贴合,在两个走线轮同步反向转动时,电缆即可跟随走线轮实现进线和退线的操作。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对不同直径的电缆进行剥线操作时,为了达到最好的剥线效果,两个走线轮之间的距离需要跟随电缆直径的改变而改变,现有的剥线机,两个走线轮一般都可手动实现独立的位置调节,从而实现两个走线轮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该种压线组件安装在剥线机的组装面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包括有压线结构(2)、间距调节结构(3)和驱动结构(4),所述压线结构(2)包括有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所述第一传动轴(2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走线轮(23),所述第二传动轴(2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走线轮(24),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包括有竖直设置的调节丝杆(31),所述调节丝杆(31)表面形成有第一螺纹段(311)和第二螺纹段(312),所述第一螺纹段(311)和第二螺纹段(312)分别设置在调节丝杆(31)的两端且两者之间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段(311)处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组件(32),所述第一传动轴(21)通过轴承与第一螺母组件(32)之间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段(312)处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组件(33),所述第二传动轴(22)通过轴承与第二螺母组件(33)之间实现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结构(4)驱动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实现同步反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结构(2)还包括有第一辅助轮(25)、第二辅助轮(26)和走线同步带(27),所述第一走线轮(23)、第二走线轮(24)、第一辅助轮(25)和第二辅助轮(26)表面均设置有同步齿,所述走线同步带(27)环绕设置在第一走线轮(23)和第一辅助轮(25)之间,所述走线同步带(27)环绕设置在第二走线轮(24)和第二辅助轮(26)之间;所述第一辅助轮(25)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28),所述第二辅助轮(26)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29),所述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2)上均通过转动轴承连接有辅助连臂(211),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轴(21)上的辅助连臂(211)远离第一传动轴(21)的一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柱(28)外,位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2)上的辅助连臂(211)远离第二传动轴(22)的一端套设在第二固定柱(29)外,所述辅助连臂(211)绕第一传动轴(21)或第二传动轴(22)双向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柱(28)和第二固定柱(29)分别位于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固定柱(28)和第二固定柱(29)均安装于第一安装位时,线缆与走线同步带(27)位于第一辅助轮(25)和第一走线轮(23)之间的部分相贴合,线缆与走线同步带(27)位于第二辅助轮(26)和第二走线轮(24)之间的部分相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柱(28)和第二固定柱(29)均位于第二安装位时,线缆与走线同步带(27)包覆在第一走线轮(23)和第二走线轮(24)外部的部分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结构(3)包括有第一固定板(34)和第二固定板(35),所述第一固定板(34)和第二固定板(35)分别设置在调节丝杆(3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板(34)和第二固定板(35)内部均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第一固定板(34)和第二固定板(35)内的转动轴承的内圈分别与调节丝杆(31)的两端之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剥线机的压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组件(32)包括有第一螺母(321)、第一固定座(322)和第一连接箱(323),所述第一螺母(321)和第一固定座(32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箱(323)与第一固定座(32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箱(323)的侧部沿第一传动轴(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3231),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231)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第一传动轴(21)两端穿出第一连接通孔(3231)设置;所述第二螺母组件(33)包括有第二螺母(331)、第二固定座(332)和第二连接箱(333),
所述第二螺母(331)和第二固定座(33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箱(333)与第二固定座(33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箱(333)的侧部沿第二传动轴(2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连接通孔(3331),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331)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第二传动轴(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禾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