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英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36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焊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近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焊接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靠近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彼此远离。通过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设计成细长状,在保证接触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同时,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彼此远离,有效降低了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信号串扰。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信号串扰。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信号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端子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

技术介绍

[0002]Type

C是USB接口的一种连接介面,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大小约为8.3mm
×
2.5mm,和其他介面一样支持USB标准的充电、数据传输、显示输出等功能。
[0003]但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器,将信号端子的接触部面积做的很大,这样会使相邻的两信号端子之间过于接近,从而可能会产生信号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旨在解决现有USB Type C连接器信号串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的端子组;
[0006]所述端子组包括依次间隔排布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
[0007]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焊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主体的基座后端;所述第一主体部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一接触部露出所述绝缘主体的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0008]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焊接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伸出所述基座后端;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二接触部露出所述舌板下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靠近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彼此远离。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三主体部,自第三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三焊接部,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下表面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一内埋部,所述第一内埋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一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内埋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四主体部,自第四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四焊接部,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上表面的第四接触部,以及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二内埋部,所述第二内埋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二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埋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宽度
之和大于所述第四主体部的宽度。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五主体部,自第五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五焊接部,自第五主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下表面的第五接触部,以及自第五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三内埋部,所述第三内埋部和所述第五接触部自第五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三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五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三内埋部和所述第五接触部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六主体部,自第六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六焊接部,自第六主体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上表面的第六接触部,以及自第六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四内埋部,所述第四内埋部和所述第六接触部自第六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四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六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四内埋部和所述第六接触部的宽度之和小于所述第六主体部的宽度。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卡钩端子,所述第一卡钩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舌板的第七主体部,所述第七主体部向下凹陷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五接触部上表面接触;自所述第七主体部后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一弯钩部,所述第一弯钩部内埋于所述基座;自所述第七主体部前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一卡勾部,所述第一卡勾部外露于所述舌板的一外侧面。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卡钩端子,所述第二卡钩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舌板的第八主体部,所述第八主体部向下凹陷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六接触部下表面接触;自所述第八主体部后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二弯钩部,所述第二弯钩部内埋于所述基座;自所述第八主体部前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第二卡勾部,所述第二卡勾部外露于所述舌板的另一外侧面。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凹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散热孔间隔排布。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设计成细长状,在保证接触稳定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同时,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彼此远离,有效降低了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的信号串扰,有效避免了噪音和有效保证了信号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组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立体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卡钩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卡钩端子的分解图;
[0023]图6为本申请另外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地端子和第一卡钩端子、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二卡钩端子的装配图。
[00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10、绝缘主体
ꢀꢀꢀꢀꢀꢀꢀꢀꢀ
11、基座
[0026]12、舌板
ꢀꢀꢀꢀꢀꢀꢀꢀꢀꢀꢀꢀꢀ
101、散热孔
[0027]20、第一接地端子
ꢀꢀꢀꢀꢀ
21、第五主体部
[0028]22、第五焊接部
ꢀꢀꢀꢀꢀꢀꢀ
23、第五接触部
[0029]24、第三内埋部
ꢀꢀꢀꢀꢀꢀꢀ
30、第一电源端子
[0030]31、第三主体部
ꢀꢀꢀꢀꢀꢀꢀ
32、第三焊接部
[0031]33、第三接触部
ꢀꢀꢀꢀꢀꢀꢀ
34、第一内埋部
[0032]40、第一信号端子
ꢀꢀꢀꢀꢀ
41、第一焊接部
[0033]42、第一主体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的端子组;所述端子组包括依次间隔排布于所述绝缘主体上的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焊接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伸出所述绝缘主体的基座后端;所述第一主体部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一接触部露出所述绝缘主体的舌板上表面;所述第一接触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近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依次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焊接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伸出所述基座后端;所述第二主体部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第二接触部露出所述舌板下表面;所述第二接触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前端径向缩小形成呈细长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靠近所述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彼此远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三主体部,自第三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三焊接部,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向下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下表面的第三接触部,以及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一内埋部,所述第一内埋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自第三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一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内埋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三主体部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内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第四主体部,自第四主体部后端延伸出所述基座后端的第四焊接部,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向上折弯后向前延伸至所述舌板的上表面的第四接触部,以及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延伸并内埋于所述舌板内的第二内埋部,所述第二内埋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自第四主体部前端分叉而出,且所述第二内埋部的前端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内埋部和所述第四接触部的宽度之和大于所述第四主体部的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
申请(专利权)人:刘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