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核反应堆燃料检测的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核燃料元件是为核反应堆提供裂变能量的核心部件,裂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裂变核素和感生放射性核素,其中绝大部分的放射性核素都被包络在反应堆核燃料元件内部,这一层包容壳层就是燃料元件包壳层,通常称为核电厂的第一道屏障,其完整性是核电站安全的重要保证。压水堆的核燃料元件完整性检测通过在线的放射性核素监测和卸料状态下的核燃料组件的完整性检测,具有成熟的经验和方法。高温气冷堆作为全球首台具备四代技术特征的核能发电机组,采用不停堆换料模式,使用60mm直径的球型燃料元件,核燃料在反应堆、装卸料系统、新燃料系统、乏燃料系统等系统的设备和管道间流动,燃料元件会存在一定的破损,设计破损率为小于2
×
10
‑4。目前高温气冷堆设计的系统,只能识别燃料元件大体积的破碎,不能识别小体积的破损(因为缺失的部分较少,不影响燃料球的流动),这种带有缺陷的燃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1
‑
1)、第一球路计数器(5
‑
1)、第二球路计数器(5
‑
2)、输送单一器(6)、发射器(7)、斜坡管道(11)、入口分配器(8
‑
1)、测距管道(21)、出口分配器(8
‑
2)、第三球路计数器(5
‑
3)、第四球路计数器(5
‑
4)、出料系统(1
‑
2)、气力提升系统(2)、发射控制阀(10)、激光测距检测装置(9)、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15)及控制系统;进料系统(1
‑
1)的出口依次经第一球路计数器(5
‑
1)、第二球路计数器(5
‑
2)及输送单一器(6)与发射器(7)的入口相连通,发射器(7)的出口经斜坡管道(11)与入口分配器(8
‑
1)的第一个开口相连通,入口分配器(8
‑
1)的第三个开口经测距管道(21)与出口分配器(8
‑
2)的第一个开口相连通,出口分配器(8
‑
2)的第三个开口依次经第三球路计数器(5
‑
3)及第四球路计数器(5
‑
4)与出料系统(1
‑
2)相连通;气力提升系统(2)的出口经发射控制阀(10)与发射器(7)的入口相连通,斜坡管道(11)的出口处设置有入球定位器(12);激光测距检测装置(9)套接于测距管道(21)上,激光测距检测装置(9)与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15)相连接;控制系统与激光测距检测装置(9)、第一球路计数器(5
‑
1)、第二球路计数器(5
‑
2)、入口分配器(8
‑
1)、出口分配器(8
‑
2)、第三球路计数器(5
‑
3)、第四球路计数器(5
‑
4)、发射控制阀(10)及入球定位器(1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15)连接有图像呈现装置(1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路清洗系统(4);入口分配器(8
‑
1)的第二个开口与球路清洗系统(4)的出口相连通,出口分配器(8
‑
2)的第二个开口与球路清洗系统(4)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斜坡管道(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
°
~1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测距的高温气冷堆燃料球表面完整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测距检测装置(9)包括信号线缆(17)、壳体(18)以及设置于壳体(18)内且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激光单元(19
‑
1)、第一摄像单元(20
‑
1)、第二激光单元(19
‑
2)、第二摄像单元(20
‑
2)、第三激光单元(19
‑
3)、第三摄像单元(20
‑
3)、第四激光单元(19
‑
4)以及第四摄像单元(20
‑
4),测距管道(21)穿过壳体(18),壳体(18)的侧壁上设置有电气贯穿件(14),第一激光单元(19
‑
1)、第一摄像单元(20
‑
1)、第二激光单元(19
‑
2)、第二摄像单元(20
‑
2)、第三激光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方杰,姚尧,祁沛垚,刘锋,李康,张瑞祥,余俨,马晨,徐海龙,陈振平,张仰程,于爱军,刘军强,陈光辉,张彬,刘汝卫,侯加麟,刘成,易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