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郁百超专利>正文

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99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市电的零线和蓄电池的负极接到一起。在市电正常时,将市电直接馈送到用户设备,同时对蓄电池充电;在市电中断,或超过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时,自动切换至蓄电池供电。切换采用静态开关,动作时间小于40微秒。整机无功率器件,在保持传统不间断电源所有必要特征的同时,成本、体积、重量、功耗均为相同功率传统不间断电源的千分之一。(*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交直流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电源有两种模式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无逆变器,输出直流电压。无逆变器不间断电源(专利号97241194)、无功耗不间断电源(专利号00114301)、绿色不间断电源(专利号00116067)和内置式不间断电源(专利号00131233)等,都属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如果把不间断电源用其提供给用户设备的电压为特征进行分类的话,则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是交流不间断电源,而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是直流不间断电源。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太大太笨,生产、设计、运行、维护都十分困难。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具有与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完全相同的外部特征,而各项性能均大大超过。与传统不间断电源相比,无逆变器不间断电源的成本、体积、重量、功耗均减少了90%;与无逆变器不间断电源相比,无功耗不间断电源的成本、体积、重量、功耗又减少了90%;与无功耗不间断电源相比,绿色不间断电源对电网的谐波污染从95.6%减少到3%以下,而功率因数从68%提高到99.9%以上;与绿色不间断电源相比,内置式不间断电源成本、体积、重量、功耗又减少了50%以上,并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无论是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还是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都必须带有两路静态旁路开关,以便在不间断电源本身出现故障时,切换到交流市电供电,在故障排除后切换到不间断电源供电,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传统模式不间断电源或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在一路电压切断,另一路电压接入的瞬变过程中,两路电压差的瞬时值,会在接入旁路电路和逆变器电路之间产生环流。因为UPS什么时候坏,完全是随机的,切换时两路电压差的瞬时值可能达到交流电压瞬时值的两倍,单相时为600-800V,其波形关于X轴为对称,请参见图2。由于交流市电和不间断电源两者的内阻都很小,因此产生的环流极大,其破坏性也极大。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传统不间断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压必须时时刻刻与交流市电保持同频率,同相位,同幅度,其电路的复杂可想而知。旁路开关的切换有同步切换和非同步切换两种方式,典型的切换时间分别是10毫秒(两路静态开关)和0.2-0.8秒(一路静态开关),在既无交流市电供电,又无逆变器供电的情况下,至少有10毫秒的时间,用户设备仅仅依靠接在滤波器后面的电解电容提供电能,这无疑对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同样面临着上述相同的问题,请参见图3。图中,切换时两路电压瞬时值叠加后,同样有可能达到600-800V。除此之外,还面临着一个因直流供电而产生的独特问题与微机形影不离的显示器,有一个消磁线圈,其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直接与电源进线相联,直流进入微机,也就进入了消磁线圈,在直流电流的作用下,显示器的消磁作用和机理,完全被破坏,其颜色立刻变得斑驳陆离,其画面立刻变是面目全非。显示器的消磁问题,是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推广普及的障碍。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还是无法解决,只好采取一些变通的措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两大难题,并进一步减少成本、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把不间断电源推向最后完美的境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案实现的有市电时,提供给用户设备的是交流电压,市电仃电时,提供给用户设备的是直流电压,也就是本专利技术的名称所表达的含义之所在交直流不间断电源。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有市电时用静态开关把市电直接接到用户设备的输入端,同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市电仃电时,用静态开关把蓄电池的直流电压接到用户设备的输入端。因为用的是静态开关,接入时间少于40微秒。一般情况下,输出到用户设备的是交流电,显示器的消磁电路工作正常。同时,交流、直流两路电源四根进线有两根是共用的,在切换的瞬变过程中,两路电压峰峰值不会超过其中一路的最大值(请参考图4),完全避免了瞬变过程中出现的灾难性后果。因此,交直流不间断电源有以下特点1.解决了不间断电源普遍存在的交流旁路的问题。2.解决了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应用中出现的显示器的消磁问题,即消除了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应用中的障碍。3.除两个静态开关外,没有任何功率器件,除触发控制电路外,没有任何其他元器件,元器件的数目减至最少,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使其成本、体积、重量、功耗均为相同容量传统不不间断电源的千分之一,。图1是不间断电源静态开关接入方框图,图2是传统不间断电源切换过程中出现的瞬变电压。图3是现代模式不间断电源切换过程中出现的瞬变电压。图4是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切换过程中出现的瞬变电压。图5是交直流不间断电源方框图,图6是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原理电路图,图1-图3前面已有述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框图,图中包括静态开关A、静态开关B、充电电路C和蓄电池E1,市电只有火线接有静态开关,蓄电池只有正极接有静态开关,市电的零线和蓄电池的负极接到一起,整机不包括功率器件。图6中的静态开关A由双向可控硅SCR1组成,光电耦合器件OPT3、OPT4和控制电路U2及其周围元件组成了SCR1的触发电路;OPT3发光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10接市电火线,其阴极通过电位器VR5接地,OPT3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接地,其集电极接Vcc,U2-1接地,U2-3通过电容C2接地,U2-2通过电阻R11、U2-6通过电阻R12同时接OPT3三极管的发射极,U2-2通过电位器VR7、U2-6通过电位器VR6同时接地,U2-4、U2-8同时接Vcc;OPT4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16接U2-3,其阴极通过电位器VR8接D点,OPT4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接交流火线和SCR1的阳极,同时通过电解电容C4接D点,OPT4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15接D点,三极管Q3、Q4的集电极接OPT三极管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Q4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14接D点,Q4的发射极接SCR1的栅极,同时通过电阻R13接D点。当市电为设定的正常范围内的极大值时,调节VR5,使OPT3发光二极管内流过正常电流,通过三极管部份的放大作用,再调节VR6、VR7使加到U2-2、U2-6的电平都接近0.67Vcc,并保持U2-2的电平比U2-6的电平略小,例如小0.05Vcc。此时,U2-3输出高电平,调节VR8,使OPT4发光管流过正常电流,则Q3、Q4导通,于是SCR1也导通,市电加到输出端D点。这里,OPT3、OPT4将三种电压隔离;要检测的市电电压、U2的工作电压、SCR1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当市电超过设定的正常范围时,U2-6的电平超过0.67Vcc,则U2-3输出低电平,流过OPT4发光管流的电流为零,Q3、Q4截止,于是SCR1也截止,市电加不到输出端D点。当市电回落到使U2-6的电平为0.67Vcc时,U2-3的输出仍保持零电平,只有当市电回落到使U2-6的电平小于0.67-0.05=0.62Vcc时,U2-3才输出高电平,SCR1重新导通,恢复交流供电。U2-6和U2-2之间的电平差值,是缓冲区间,避免静态开关在接近市电正常范围的高端极限值时频繁动作。图6的静态开关B由可控硅SCR2组成,光电耦合器件OPT1、OPT2和控制电路U1、或门U3、非门U4及其周围元件组成了SCR2的触发电路;OPT1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开关A、静态开关B、充电电路C和蓄电池E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不间断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开关A、静态开关B、充电电路C和蓄电池E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静态开关A由双向可控硅SCR1组成,光电耦合器件OPT3、OPT4和控制电路U2及其周围元件组成了SCR1的触发电路;OPT3发光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10接市电火线,其阴极通过电位器VR5接地,OPT3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接地,其集电极接Vcc,U2-1接地,U2-3通过电容C2接地,U2-2通过电阻R11、U2-6通过电阻R12同时接OPT3三极管的发射极,U2-2通过电位器VR7、U2-6通过电位器VR6同时接地,U2-4、U2-8同时接Vcc;OPT4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电阻R16接U2-3,其阴极通过电位器VR8接D点,OPT4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9接交流火线和SCR1的阳极,同时通过电解电容C4接D点,OPT4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15接D点,三极管Q3、Q4的集电极接OPT三极管的集电极,Q3的发射极接Q4的基极,同时通过电阻R14接D点,Q4的发射极接SCR1的栅极,同时通过电阻R13接D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其特征在于静态开关B由可控硅SCR2组成,光电耦合器件OPT1、OPT2和控制电路U1、或门U3、非门U4及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百超
申请(专利权)人:郁百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