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82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6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属于储存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上板、侧板和下板,所述侧板外侧设有套层,所述套层与侧板之间留有加温空腔,所述加温空腔内设有与侧板相抵触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管和出管,所述上板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侧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与进料管之间留有加热空腔,所述夹套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本申请具有便于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的效果。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的效果。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保温储存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吡啶酮乙醇胺盐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时需对高温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储存,通常使用储料罐对高温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储存。
[0003]相关的公告号为CN2089478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浆料储存罐,包括:罐体,罐体开设有罐口;盖体,与罐体连接,用于密封罐口;以及刮擦结构,设置于罐体的内部并靠近罐口,刮擦结构包括刮擦部,刮擦部用于与刮刀表面接触,以将刮刀表面附着的浆料刮落于罐体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使用上述储存罐对高温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储存时,当温度较低时,溶液易在储存罐内出现凝结的问题,进而将凝结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包括上板、侧板和下板,所述侧板外侧设有套层,所述套层与侧板之间留有加温空腔,所述加温空腔内设有与侧板相抵触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管和出管,所述上板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外侧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与进料管之间留有加热空腔,所述夹套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该保温装置内排入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时,通过进气管向进料管和夹套之间的加热空腔内排入加热蒸汽后,加热蒸汽可对进料管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当物料经进料管流入罐体内后,通过进管向加热管内通入加热液,加热液可通过加热管对罐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设置出管便于对加热液进行循环,当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达到需要温度后,保持加热液的温度,可对罐体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保温,进而减少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在罐体内因温度较低凝结的问题,进而便于将罐体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
[0009]可选的,所述上板外侧设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一端与出管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排出管。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管可将加热液排入保温管内,保温管可将加热液中的热量传递至上板,加热液可再通过排出管循环排出,通过对上板进行热量传递,进一步提高了罐体整体的保温效果,减少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冷却凝结的问题,进而便于将罐体内
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
[0011]可选的,所述上板外侧还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上板之间留有保温空腔,所述保温管设置在保温空腔内。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管设置在保温空腔内,保温层可减少保温管热量散失的问题,便于将更多的热量传递至上板,进而提高了对罐体的保温效果,进而进一步便于将罐体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
[0013]可选的,所述下板下端设有支腿,所述支腿外侧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杆。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与下相连,可对罐体起到支撑作用,在支腿外侧设置支撑杆,支撑杆可进一步提高对罐体支撑的稳定性。
[0015]可选的,所述下板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远离下板的一端与上板相连,所述循环管设有循环泵。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保温装置对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对进行储存时,启动循环泵,循环泵可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抽出后,再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注入至罐体内,对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循环后,减少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长时间放置后晶体析出的问题,进而改善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晶体析出后,不便排出的问题。
[0017]可选的,所述循环管包括下循环管和上循环管,所述下循环管与下板相连通,所述上循环管与上板相连通,所述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之间连通有中转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循环管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注入中转罐后,上循环管可将中转罐中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重新循环至罐体内,设置中转罐提高了对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的循环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中转罐外侧设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与中转罐之间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加热丝。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循环时,对电加热丝进行通电,电加热丝发热后,可对中转罐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加热,改善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在中转罐内降温凝结的问题。
[0021]可选的,所述循环管外侧设有隔热层。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可对热量进行隔绝,进而减少循环管内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热量散失的问题。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本申请通过设置加热管和夹套,可对进料管和罐体进行加热,减少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在罐体内温度过低凝结的问题,进而便于需要时及时将罐体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排出;
[0025]2.本申请通过设置循环管和循环泵,可对罐体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循环,进而可减少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在罐体内长时间静置后晶体析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中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11、上板;12、侧板;13、下板;131、支腿;132、支撑杆;2、保温机构;21、套层;22、保温层;23、加热管;24、进管;25、出管;26、保温管;27、排出管;31、进料管;32、进料阀;4、夹套;41、加热空腔;42、进气管;43、出气管;51、出料管;52、出料阀;6、循环机构;61、循环管;611、上循环管;612、下循环管;62、循环泵;63、中转罐;631、隔热层;632、加热层;633、电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
[0032]参照图1,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包括罐体1、保温机构2和循环机构6。保温机构2设置在罐体1外侧,通过保温机构2可对罐体1内进行加热保温,可减少罐体1内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热量散失的问题。循环机构6连通在罐体1上,通过循环机构6便于对罐体1内的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进行循环,减少了吡啶酮乙醇胺盐溶液在罐体1内长时间静置后晶体析出的问题。
[0033]参照图1和图2,罐体1包括上板11、侧板12和下板13,下板13下端设有支腿131,支腿131可对罐体1起到支撑作用,可使罐体1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支腿131外侧设有三个支撑杆132,在支腿131外侧设置支撑杆132,可进一步提高对罐体1支撑的稳定性,使罐体1不易侧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包括上板(11)、侧板(12)和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外侧设有套层(21),所述套层(21)与侧板(12)之间留有加温空腔,所述加温空腔内设有与侧板(12)相抵触的加热管(23),所述加热管(23)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管(24)和出管(25),所述上板(11)连通有进料管(31),所述进料管(31)外侧设有夹套(4),所述夹套(4)与进料管(31)之间留有加热空腔(41),所述夹套(4)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42)和出气管(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外侧设有保温管(26),所述保温管(26)一端与出管(25)相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排出管(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吡啶酮乙醇胺盐用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外侧还设有保温层(22),所述保温层(22)与上板(11)之间留有保温空腔,所述保温管(26)设置在保温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吡啶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建秦莉锦周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东方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