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卷芯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47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单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活性物质层,双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极耳间隔设置,单面区和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极片、卷芯和电池,设有防卷条,可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能够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卷芯和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大倍率充放电的电池,其卷芯结构通常为多极耳结构。多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叠放在一起,并沿自身长度方向卷绕形成卷芯,其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伸出有多个极耳。
[0003]目前,多极耳结构的卷芯,其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存在单面区,单面区是指极片的一面有涂层,另一面没有涂层。因单面区的有涂层面和无涂层面的张力不同,极片切断后,单面区会发生卷曲,若在单面区设置极耳,单面区的极耳容易打折,造成电池短路和外观不良等问题。因此,极片的单面区通常不设置极耳。
[0004]然而,由于单面区没有极耳,单面区比极片的其他区域的阻抗更大,导致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加剧单面区析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用于解决现有电池的极片的单面区无法设置极耳,容易导致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加剧单面区析锂风险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其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
[0007]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单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活性物质层,双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
[0008]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极耳间隔设置,单面区和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其中,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
[0009]本技术提供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覆盖在集流体的表面,仅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单面区,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极片的单面区和双面区均伸出有极耳,并且,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相邻双面区的极耳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00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宽度方向,防卷条的一侧边缘与集流体的设有极耳的一侧边缘平齐。
[00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的厚度小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集流体的宽度的1/10。
[00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防卷条在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单面区上极耳对应的位置及极耳至双面区和单面区的交界处之间的区域。
[00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防卷条的两端分别与单面区的两端平齐。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为胶纸或陶瓷涂层。
[00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每两个翻折段伸出有一个极耳;或者,每个翻折段均伸出有一个极耳。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依次重叠并沿极片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
[0018]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任一项的极片。
[0019]本技术提供的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覆盖在集流体的表面,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重叠并沿极片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性物质层的含量,以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性能。其中,仅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单面区,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极片的单面区和双面区均伸出有极耳,并且,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相邻双面区的极耳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00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卷芯的第一极片为上述任一项的极片;卷芯的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翻折段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
[00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解液和上述卷芯,卷芯位于壳体内,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的卷芯的壳体内。
[0022]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电解液和卷芯,卷芯位于壳体内,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的卷芯的壳体内,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与电解液相接触,并将电解液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极片上产生的电流可通过其上的极耳传导至壳体上的正负极。其中,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并且双面区和单面区均设置有极耳,极片上的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0023]本技术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专利技术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0024]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极片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中a

a断面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片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去隔膜的卷芯的示意图;
[0030]图6为图5中正极片的示意图;
[0031]图7为图5中负极片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0

极片;101

正极片;102

负极片;110

集流体;111

极耳;120

活性物质层;130

防卷条;
[0034]A

单面区;B

双面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所述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单面区内的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所述活性物质层,所述双面区内的所述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所述活性物质层;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所述极耳间隔设置,所述单面区和所述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其中,所述单面区内,所述集流体的未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所述防卷条与所述极耳同侧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所述防卷条的一侧边缘与所述集流体的设有所述极耳的一侧边缘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条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体的宽度的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防卷条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单面区上与所述极耳对应的位置及所述极耳至所述双面区和所述单面区的交界处之间的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长志彭冲许岩姜方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