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42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部和后部;一个以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互扣接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背心本体的前部,所述活动部连接有用于挂接引流瓶的悬挂带的挂接部;第一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设置在第一卡扣的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承托部用于承托引流瓶的瓶底或瓶身。利用第一卡扣的活动部事先与引流瓶的悬挂带连接,仅需要松、脱第一卡扣即可快速地将引流瓶在背心本体前部拆装,通过第一承托部承托引流瓶的瓶体,使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双手得到解放,活动时引流瓶不会发生晃动。瓶不会发生晃动。瓶不会发生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

技术介绍

[0002]外科术后患者引流管道使用广泛,但在临床中,术后患者引流瓶的固定形式为患者术后下床活动增加了难度,许多临床患者出于对引流管脱落的担心或由于手持引流瓶导致的生活自理不便,导致患者对于下床活动欲望降低,甚至害怕下床活动,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0003]目前临床患者下床活动场景引流瓶固定的形式,常以患者或家属手提引流瓶、引流球放置病服口袋、引流瓶固定袋的形式,但以上方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手持引流瓶使患者上肢活动被限制,若家属帮提,活动时患者及家属距离未注意好易引起脱管风险。2、将引流球放置口袋的形式,对于多个的引流瓶/袋的患者不再适用,3、引流瓶/袋放置集中提挂在一起,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交缠在一起,增加脱管的风险,而活动后需要小心分开,增加患者不便程度。4、有患者表示由于液体重量日益增多,患者行走时数个引流瓶的晃动,使术后虚弱的患者重心不稳,下地活动舒适度极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外科术后患者下床时,引流瓶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包括:
[0007]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部和后部;
[0008]一个以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互扣接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背心本体的前部,所述活动部连接有用于挂接引流瓶的悬挂带的挂接部;
[0009]第一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设置在第一卡扣的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承托部用于承托引流瓶的瓶底或瓶身。
[0010]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挂接部包括:
[0011]具有多个倒齿的带状体;
[0012]通道,所述通道设置于活动部,所述通道用于所述带状体穿过;
[0013]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穿过通道内的带状体的倒尺限位配合。
[0014]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多个所述第一卡扣的固定部成横向一字排列地连接于背心本体的前部。
[0015]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第一承托部为第一兜袋。
[0016]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背心本体的前部和后
部均为片状,所述前部的侧部和后部的侧部通过多个第二卡扣相互连接。
[0017]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背心本体的前部的下边缘的一侧设有用于悬挂尿袋的活扣。
[0018]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背心本体的前部设有用于容纳负压吸引盘的第二承托部,所述第二承托部位于第一卡扣的固定部上方。
[0019]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第二承托部位第二布兜,所述第二布兜的开口处设有收口结构。
[0020]进一步的,上述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所述背心本体的肩带处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宽度大于所述肩带的宽度。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涉及的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结构中,通过在背心本体前部设置第一卡扣和第一承托部结构,利用第一卡扣的活动部事先与引流瓶的悬挂带连接,仅需要松、脱第一卡扣即可快速地将引流瓶在背心本体前部拆装,通过第一承托部承托引流瓶的瓶体,使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双手得到解放,活动时引流瓶不会发生晃动,背心本体的前部设置多个成横向一字排列的第一卡扣,可同时连接多个引流瓶,适用于多创口的患者使用。
[0022]进一步,第一卡扣的活动部的挂接部采用具有倒尺的带状体结构配合限位件的结构,使引流瓶的悬挂带可快速在挂接部连接并调紧,进一步提高引流瓶在背心前部连接的稳定性。
[0023]进一步,背心本体的前部和后部采用片状结构,通过第二卡扣相互连接,结构简单,容易加工,穿脱方便。
[0024]进一步,在背心本体的肩部设置宽度大于肩带的垫片,肩部扩大承重面积分散重量增加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背心本体;11、前部;12、后部;13、肩带;2、第一卡扣;21、固定部;22、活动部;23、挂接部;231、倒齿;232、限位件;3、第一承托部;4、引流瓶;41、悬挂带;5、第二卡扣;6、活扣;7、第二承托部;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包括:
[0032]背心本体1,所述背心本体1包括前部11和后部12;
[0033]一个以上的第一卡扣2,所述第一卡扣2包括相互扣接的固定部21和活动部22,所
述固定部21固定连接于背心本体1的前部11,所述活动部22连接有用于挂接引流瓶4的悬挂带41的挂接部23;
[0034]第一承托部3,所述第一承托部3设置在第一卡扣2的固定部21的下方,所述第一承托部3用于承托引流瓶4的瓶底或瓶身。
[0035]上述挂接部23可以是挂钩、活扣6或可调节松紧的挂接结构;
[003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挂接部23包括:
[0037]具有多个倒齿231的带状体;
[0038]通道,所述通道设置于活动部22,所述通道用于所述带状体穿过;
[0039]限位件232,所述限位件232用于与穿过通道内的带状体的倒尺限位配合。
[0040]上述具有多个倒齿231的带状体以及限位件232的结构原理可参考男士皮带的松紧调节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但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限位件232可以是连接有弹簧的销钉,可以通过带有弹簧的销钉卡住倒尺实现带状体的调节定位,销钉设置有与倒尺配合的斜面,带状体在通道内仅能单向移动,若需要调紧,仅需要拉动带状体,利用上述斜面配合,使销钉在弹簧的作用下跳动,利用倒尺卡住销钉进行定位,使若需要松开带状体,仅需要向外拉动销钉,使销钉失去与倒尺的配合,即可反向拉出带状体。
[0041]上述固定部21和活动部22互为卡扣的公扣和母扣,若固定部21为母扣,则活动部22为公扣,若固定部21为公扣,则活动部22为母扣。
[0042]使用时,可预先将引流瓶4的悬挂带41与连接于活动部22的挂接部23连接,作为优选方案,在悬挂带41与具有倒齿231的带状体连接,通过拉紧带状体,避免引流瓶4上方松动,即引流瓶4事先与第一卡扣2的活动部22连接。
[0043]患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部和后部;一个以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互扣接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背心本体的前部,所述活动部连接有用于挂接引流瓶的悬挂带的挂接部;第一承托部,所述第一承托部设置在第一卡扣的固定部的下方,所述第一承托部用于承托引流瓶的瓶底或瓶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包括:具有多个倒齿的带状体;通道,所述通道设置于活动部,所述通道用于所述带状体穿过;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穿过通道内的带状体的倒尺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卡扣的固定部成横向一字排列地连接于背心本体的前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流管道固定的医用背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倩周帅叶欣欣张婧林慧鸿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闽东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