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40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新风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送风机及全热换热器,流路切换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及第四风道,第一风道用于连通室外环境,第二风道与送风机的吸风端连通,第三风道用于连通室内环境,送风机的送风端通过全热换热器与第四风道连通;流路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导通第一风道与第四风道,并导通第二风道与第三风道,流路切换装置还被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导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并导通第三风道与第四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组件能够降低空调能耗,并能够降低安装成本,提升住宅美观程度。观程度。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器常配置有新风组件,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运行新风组件进行换新风时,将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的空气引入室内,导致空调器能耗增加。并且,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在住宅上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安装成本较高,同时对住宅的外观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新风组件增大空调器能耗且导致空调器安装成本增加并影响住宅外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其能够降低空调能耗,并能够降低安装成本,提升住宅美观程度。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送风机及全热换热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及第四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连通室外环境,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送风机的吸风端连通,所述第三风道用于连通室内环境,所述送风机的送风端通过所述全热换热器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
[0006]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并导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三风道,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还被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并导通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在实际应用中,流路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时,送风机能够将室内的空气经全热换热器排出至室外实现排气,并在排气过程中全热换热器实现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流路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送风机将室外空气经全热换热器送入室内实现进气,并在进气过程中与全热换热器进行换热,进而实现了利用排气热量对吸气进行预热或预冷,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小,降低空调能耗。并且,排气与进气均通过同一流路实现,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利用空调器走线的强孔接管第一风道或第三风道,从而避免在墙体上额外开凿进风口与出风口。
[000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及第三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之间互不导通。
[0009]流路切换装置还配置有第三工作状态,第三工作状态下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及第四风道之间互不导通,实现对新风流路的阻断,防止在新风停止时发生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及阀芯,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切换腔室,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及所述第四风道均设置于所述壳体
上并与所述切换腔室连通,所述阀芯容置于所述切换腔室内,用于在所述切换腔室内转动至多个角度位置,以使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及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在所述壳体的同一水平周向上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三风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相对设置。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热换热器上设置有进风接口及出风接口,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送风机的送风端连接,所述出风接口与所述第四风道连接,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出风接口均朝向水平方向,且所述进风接口与所述出风接口在竖直方向上高度不同。
[0013]全热换热器上的进风接口与出风接口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高度上,在于送风机及流路切换装置的安装连接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竖直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整体结构占用过多的水平面积。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机的吸风端设置有集风罩,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叠放在所述集风罩上,所述集风罩与所述第二风道连接。
[0015]流路切换装置叠放在集风罩上,集风罩与第二风道连接,免去中间管段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还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送风机的吸风端。
[0017]过滤件设置于送风机的吸风端,能够对进入送风机及全热换热器的气流进行过滤,避免送风机损坏,并保证全热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控制器及所述的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送风机及全热换热器,所述流路切换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及第四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用于连通室外环境,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送风机的吸风端连通,所述第三风道用于连通室内环境,所述送风机的送风端通过所述全热换热器与所述第四风道连通;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并导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三风道,所述流路切换装置还被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并导通所述第三风道与所述第四风道。所述流路切换装置、所述送风机及所述全热换热器均设置于所述空调主体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送风机及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送风机启动或停机,并用于控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工作状态。
[0019]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器控制流路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时,送风机能够将室内的空气经全热换热器排出至室外实现排气,并在排气过程中全热换热器实现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控制器控制流路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时,送风机将室外空气经全热换热器送入室内实现进气,并在进气过程中与全热换热器进行换热,进而实现了利用排气热量对吸气过程进行预热或预冷,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与室内空气温差较小,降低空调能耗。并且,排气与进气均通过同一流路实现,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利用空调器走线的强孔接管第一风道或第三风道,从而避免在墙体上额外开凿进风口与出风口。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
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送风机启动或停机。
[0021]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低于一个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送风机启动,并控制流路切换装置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以运行新风功能,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在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达到预设的另一个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送风机停机,并控制流路切换装置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以关停新风功能,实现对空调器新风功能运行或关停的自动控制,提升用户体验。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及第四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及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全热换热器的温度,所述第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所述第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及所述第四检测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切换装置(110)、送风机(130)及全热换热器(150),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道(111)、第二风道(112)、第三风道(113)及第四风道(114),所述第一风道(111)用于连通室外环境,所述第二风道(112)与所述送风机(130)的吸风端连通,所述第三风道(113)用于连通室内环境,所述送风机(130)的送风端通过所述全热换热器(150)与所述第四风道(114)连通;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被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111)与所述第四风道(114),并导通所述第二风道(112)与所述第三风道(113),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还被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导通所述第一风道(111)与所述第二风道(112),并导通所述第三风道(113)与所述第四风道(1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及第三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风道(111)、所述第二风道(112)、所述第三风道(113)及所述第四风道(114)之间互不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包括壳体(115)及阀芯(116),所述壳体(115)内部设置有切换腔室,所述第一风道(111)、所述第二风道(112)、所述第三风道(113)及所述第四风道(114)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5)上并与所述切换腔室连通,所述阀芯(116)容置于所述切换腔室内,用于在所述切换腔室内转动至多个角度位置,以使所述流路切换装置(110)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及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111)、所述第二风道(112)、所述第三风道(113)与所述第四风道(114)在所述壳体(115)的同一水平周向上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风道(111)与所述第三风道(1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道(112)与所述第四风道(114)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换热器(150)上设置有进风接口(151)及出风接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野正弘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