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629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出气口连接循环热风管道的入口,两个循环热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入口;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出气口连接循环冷风管道的入口,两个循环冷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入口;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入口;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发泡陶瓷冷却产生的热风,减少造成的能源浪费。源浪费。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工业
,尤其涉及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泡陶瓷是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河道淤泥和掺假料,使用发泡技术经高温焙烧而成的高气孔率的闭孔陶瓷材料。发泡陶瓷生产过程包括制粉干燥和陶瓷冷却,制粉干燥过程中需要热源通过干燥设备对原料进行干燥,制粉干燥后产生冷风;发泡陶瓷冷却过程中需要使用冷风将发泡陶瓷快速降温,陶瓷冷却会产生热风。目前在生产工作中,发泡陶瓷冷却主要依靠自然降温,生产周期长,大量能源无法有效利用,产品单位能耗居高不下,不符合节能环保的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能够高效率地利用发泡陶瓷冷却产生的热风,减少造成的能源浪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相变换热器、第二相变换热器、发泡陶瓷冷却室和制粉干燥换热室;
[0005]所述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出气口连接循环热风管道的入口,所述循环热风管道分为两个循环热风支管,两个循环热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入口;
[0006]所述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出气口连接循环冷风管道的入口,所述循环冷风管道分为两个循环冷风支管,两个循环冷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入口;
[0007]第一相变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入口;
[0008]第二相变换热器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的入口。
[0009]优选的,所述两个循环冷风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体开关阀门和第二气体开关阀门;所述两个循环热风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气体开关阀门和第四气体开关阀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相变换热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五气体开关阀门和第六气体开关阀门;所述第二相变换热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七气体开关阀门和第八气体开关阀门。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系统通过设置两个相变换热器分别对制粉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冷风和陶瓷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热风进行储冷和储热,并分别作为热源和冷源通入制粉干燥室和发泡陶瓷冷却室内进行制粉干燥和发泡陶瓷冷却,减少了大量的能量浪费,生产过程绿色环保。
[0013]2、本系统通过多个气体开关阀门对余热利用整个过程进行调整控制,便于出现问
题时,及时调整控制;并且周期向相变换热器中通入热风和冷风,便于相变换热器持续工作;增设相变换热器能够更好地储存能量,提成能量利用的效率,并且能够提供均匀的热风和冷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1、第一气体开关阀门,2、循环冷风管道,3、第二气体开关阀门,4、第三气体开关阀门,5、循环热风管道,6、第四气体开关阀门,7、第一相变换热器,8、第五气体开关阀门,9、第六气体开关阀门,10、发泡陶瓷冷却室,11、制粉干燥换热室,12、第七气体开关阀门,13、第八气体开关阀门,14、第二相变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相变换热器7、第二相变换热器14、发泡陶瓷冷却室10和制粉干燥换热室11。所述发泡陶瓷冷却室10的出气口连接循环热风管道5的入口,所述循环热风管道5分为两个循环热风支管,两个循环热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入口,发泡陶瓷冷却室10排出的热风分别通入两个相变换热器,相变换热器进行储热。所述两个循环热风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三气体开关阀门4和第四气体开关阀门6,气体开关阀门分别控制热气的通过与否。
[0018]所述制粉干燥换热室11的出气口连接循环冷风管道2的入口,所述循环冷风管道2分为两个循环冷风支管,两个循环冷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入口,两个相位变换器进行储冷。所述两个循环冷风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体开关阀门1和第二气体开关阀门3,两个气体开关阀门分别控制冷气的通过与否。
[0019]所述第一气体开关阀门1和第四气体开关阀门6同步打开、同步关闭,热气通入第一相变换热器7时冷气通入第二相变换热器14。第二气体开关阀门3和第三气体开关阀门4为同步打开、同步关闭,冷气通入第一相变换热器7时热气通入第二相变换热器14。避免冷气和热气同时通入相变换热器中互相干扰。
[0020]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10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11的入口,第一相变换热器7分别向陶瓷冷却室10通入冷气、向制粉干燥换热室11通入热气。所述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两个出口上分别设有第五气体开关阀门8和第六气体开关阀门9,气体开关分别控制热气和冷气的通过与否。
[0021]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二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10的入口和制粉干燥换热室11的入口,第二相变换热器14分别向发泡陶瓷冷却室10通入冷气、向制粉干燥换热室11通入热气。所述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两个出口上分别设有第七气体开关阀门12和第八气体开关阀门13,气体开关分别控制热气和冷气的通过与否。
[0022]所述第五气体开关阀门8和第八气体开关阀门13同步打开、同步关闭,热气通入制粉干燥换热室11时冷气通入发泡陶瓷冷却室10。第六气体开关阀门9和第七气体开关阀门
12同步打开、同步关闭,热气通入制粉干燥换热室11时冷气通入陶瓷冷却室10。
[0023]系统工作过程中:
[0024]制粉干燥换热室11在制粉干燥过程中产生冷气,通过循环冷风管道2通入第一相变换热器7或第二相变换热器14中进行储冷;发泡陶瓷冷却室10在发泡陶瓷冷却过程中产生热气,通过循环热风管道5通入第二相变换热器14或第一相变换热器7中进行储热;第二相变换热器14或第一相变换热器7向制粉干燥室内通入热风进行制粉干燥;第一相变换热器7或第二相变换热器14向发泡陶瓷冷却室10内通入冷风进行陶瓷冷却。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泡陶瓷生产过程的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相变换热器(7)、第二相变换热器(14)、发泡陶瓷冷却室(10)和制粉干燥换热室(11);所述发泡陶瓷冷却室(10)的出气口连接循环热风管道(5)的入口,所述循环热风管道(5)分为两个循环热风支管,两个循环热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入口;所述制粉干燥换热室(11)的出气口连接循环冷风管道(2)的入口,所述循环冷风管道(2)分为两个循环冷风支管,两个循环冷风支管分别连接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入口和第二相变换热器(14)的入口;第一相变换热器(7)的出口连接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两个第一相变换热支管分别连接发泡陶瓷冷却室(10)的入口和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勋孙毅白鹏刘战宇多大志李伟王明波王帅魏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平煤神马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