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579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并且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根据所述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智能充电桩是否按照预设逻辑调整充电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用户侧电网充电设备群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优化,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保证各充电设备均能为电动汽车等合理充电。充电。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用户侧电网智能调控
,具体涉及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电动车行业发展的扶持,电动汽车在市场上也越来越普及,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日益增多,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多对充电桩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0003]日前电网承载能力有限,存在用电高峰期,由于用户侧电网变压器容量限制,无法安装较多充电设备的问题,或者充电设备群无序充电导致没有可用功率或电网跳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
[0008]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并且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
[0009]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
[0010]根据所述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智能充电桩是否按照预设逻辑调整充电功率。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具体为:每个周期性检测并记录输入端电压、电压变化速率、谐波,按日历统计,建立至少1年的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并保存历年最低值。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具体为:建立变压器负载率β(0≤β≤1)与ψ
i
的动态关系模型F(ψ
i
),F(φ)=1。
[0013]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具体为:预设每个所述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ψ
i
的阈值γi,从所述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中提取实际正常运行的最低值min{ψ
i
(t)},结合动态关系模型F(ψ
i
)并且根据阈值γi和最低值min{ψ
i
(t)}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φ=(1

j)
×
min{ψ
i
(t)}+j
×
γi;其中0≤j≤1。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每个所述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ψ
i
的阈值γi,具体为:所述γi由行业标准值和调整量之和确定,所述调整量由实际电网运行状态确定:γi≤{ψ
i
(t)}。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具体为:当所述电网负荷超过承载阈值时,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电能参数标准值。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智能充电桩是否按照预设逻辑调整充电功率,具体为:当所述电网负荷超过承载阈值,并且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小于电能参数标准值时,智能充电桩按照预设逻辑下调充电功率。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充电桩按照预设逻辑下调充电功率,具体为:建立功率下调百分比α与电能实时参数ψ
i
、充电量Δsoe的关系:α=Ρ(ψ
i

φ,Δsoe),其中,

100%≤α≤0,Ρ(0)=0;根据所述功率下调百分比α下调充电功率。
[0018]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网负荷恢复正常状态,并且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大于等于电能参数标准值时,智能充电桩按照预设逻辑恢复充电功率。
[0019]上述方案中,所述智能充电桩按照预设逻辑恢复充电功率,具体为:建立功率恢复百分比α与电能实时参数ψ
i
、充电量Δsoe的关系:α=Γ(ψ
i

φ,Δsoe),其中,0≤α≤100%,Γ(0)=100%;根据所述功率恢复百分比α恢复充电功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用户侧电网充电设备群输出功率进行调整优化,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保证各充电设备均能为电动汽车等合理充电。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公开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26]步骤101: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
[0027]具体地,每个周期性检测并记录输入端电压、电压变化速率、谐波,按日历统计,建立至少1年的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并保存历年最低值。
[0028]步骤102: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并且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
[0029]具体地,建立变压器负载率β(0≤β≤1)与ψ
i
的动态关系模型F(ψ
i
),F(φ)=1。
[0030]预设每个所述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ψ
i
的阈值γi,从所述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中提取实际正常运行的最低值min{ψ
i
(t)},结合动态关系模型F(ψ
i
)并且根据阈值γi和最低值min{ψ
i
(t)}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φ=(1

j)
×
min{ψ
i
(t)}+j
×
γ
i
;其中0≤j≤1。
[0031]在该步骤中,新出现的min{ψ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并且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确定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根据所述电能实时参数和电能参数标准值的比较关系确定智能充电桩是否按照预设逻辑调整充电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分散式充电设备群中各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具体为:每个周期性检测并记录输入端电压、电压变化速率、谐波,按日历统计,建立至少1年的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并保存历年最低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建立时间维度的电能参数和电网负荷的动态关系模型,具体为:建立变压器负载率β(0≤β≤1)与ψ
i
的动态关系模型F(ψ
i
),F(φ)=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动态关系模型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具体为:预设每个所述智能充电桩的电能参数ψ
i
的阈值γi,从所述电能参数{ψ
i
(t)}数据库中提取实际正常运行的最低值min{ψ
i
(t)},结合动态关系模型F(ψ
i
)并且根据阈值γi和最低值min{ψ
i
(t)}确定电能参数标准值:φ=(1

j)
×
min{ψ
i
(t)}+j
×
γi;其中0≤j≤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侧电网下分散式充电设备群的充电功率调整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梁文剑张矩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优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