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73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包括外鞘管、预扩张球囊和保护伞组件,外鞘管上还设置有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且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的外表面设置有颈动脉支架,位于预扩张球囊中的外鞘管上设置有向预扩张球囊中凸起的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上开设有第一转入口,位于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中的外鞘管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上开设有与第二转入口,且第一转入口和第二转入口在外鞘管的圆周面上周向错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置入器械在进行植入手术过程中只需要将器械一次置入即可完成,极大简化了整个手术步骤,有效避免了两次置入器械也更容易引起的创面感染,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公开了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原因。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既有先天性的,也有病变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目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有内科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术。近20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介入材料的改进和操作者技术的提高,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以其安全、有效、微创、疗效显著等特点,已经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
[0003]颈动脉支架植入是打开闭塞动脉以恢复脑血流的手术,在颈动脉支架植入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置入器械辅助进行,但目前现有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下问题。
[0004]申请号为202010975112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包括鞘管和位于鞘管外的可扩张球囊;鞘管内有可沿着鞘管内部通道发生位移并呈收缩状态的保护伞,沿保护伞轴线设置有可放置在鞘管内部且与保护伞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包括外鞘管(100)、预扩张球囊(200)和保护伞组件(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颈动脉支架置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扩张球囊(200)设置在外鞘管(100)的左端,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预扩张球囊(200)右侧的外鞘管(100)上设置有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400),所述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400)的外表面设置有颈动脉支架(700),位于所述预扩张球囊(200)中的外鞘管(100)上设置有向预扩张球囊(200)中凸起的第一环形槽(101),所述第一环形槽(101)上开设有与预扩张球囊(200)内腔相连通的第一转入口,位于所述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400)中的外鞘管(100)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102),所述第二环形槽(102)上开设有与颈动脉支架扩张球囊(400)内腔相连通的第二转入口,且第一转入口和第二转入口在外鞘管(100)的圆周面上周向错位设置。所述外鞘管(100)的内部设置有内注液管(500),且内注液管(500)的右端伸出外鞘管(100)设置,所述外鞘管(100)的右端部设置有将内注液管(500)右端外壁密封的第一密封圈(103),所述外鞘管(100)的左端设置有将内注液管(500)左端外壁密封的第二密封圈(104),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104)的左侧的外鞘管(100)上开设有旋转缺口,所述内注液管(500)上连接有伸出旋转缺口的连接软管(501),所述连接软管(501)的外端部连接有硅胶软球(502),且硅胶软球(502)中填充有造影剂,所述内注液管(500)的左端连接有伸出外鞘管(100)左端的旋转拧帽(503),所述内注液管(500)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101)、第二环形槽(102)相匹配的造影剂注入口合闭组件(600);其中,所述造影剂注入口合闭组件(600)包括与内注液管(500)外壁相连接、且伸入第一环形槽(101)或第二环形槽(102)中凸起部(601),且凸起部(60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602),所述内注液管(500)上开设有口径小于空腔(602)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中设置有密封块(603),所述密封块(603)上连接有朝向旋转缺口的径向管(604),且径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李燕姿刘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