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导流的导流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45676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收制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向导流的导流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导流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多条第一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或非织造布,作为第一层材料;第一纱线或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采用多条第二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作为第二层材料;将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自上而下叠合,再采用热粘合的方式进行粘合,然后进行热收缩处理,得到导流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纱线或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粘合后再进行热收缩处理,使得第一层材料弯曲,第二层材料收缩形成弓形结构,从而具有较大的内应力,提高了液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导流效果,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向导流的导流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收制品
,特别涉及一种定向导流的导流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吸收制品通常被用来吸收和容纳人体的排出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卫生巾、婴幼儿尿不湿和成人纸尿裤等类似的产品,通常是由快速采集液体并保持干爽的面层、引导液体迅速分散流动和下渗的导流层、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层和防止液体流出的底层组成。
[0003]导流层一般位于面层和吸收层之间,主要是为了快速采集液体,并将液体导流至吸收层,提高吸收制品的利用效率和吸收效率,使液体远离面层为穿着者提供良好的干燥性。目前,导流层通常采用非织造材料,包括熔喷布、纺粘布、针刺布以及梳理成网的粘结非织造织物。WO94/23761专利公开了由卷曲和加捻的纤维素纤维材料,来增强液体的下渗和采集;US2008/0312622A1专利公开了包含至少50%重量的交联纤维素纤维,提供了较高的空隙体积,加速液体吸收提升干爽性。
[0004]除了在材料的选择上,通常也会在导流层上进行分区和通道设计,来最大限度的利用吸收制品的吸收效率和吸收量。US2013/073350专利公开了具有纵向上、侧向上和其它方向上取向的通道结构的吸收制品,可以有效改善吸收制品的渗漏;CN101874756专利公开了具有第一端区,第二端区和中心区,且每个端区具有多个通道的吸收制品,能够有效的利用吸收制品的吸收容量。多种其他的导流层材料以及吸收通道设计已经在专利文献中提出,例如,US2017/025826,CN2017/076023,US2016/046223,US2016/014801,WO2015/31243。
[0005]尽管目前的吸收制品能够较好的引导流体被吸收,但都是在利用液体自发移动的基础上进行材料和通道设计,缺乏对流体的定向传递和智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定向导流的导流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导流层提高了液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导流效果,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导流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采用多条第一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或非织造布,作为第一层材料;所述第一纱线或所述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
[0009]S2.采用多条第二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作为第二层材料;
[0010]S3.将所述第一层材料和所述第二层材料自上而下叠合,再采用热粘合的方式进行粘合,然后进行热收缩处理,得到所述导流层。
[001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中,可以将多层第一层材料和多层第二层材料自上而下相互交叉叠合,例如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再采用热粘合的方式进行粘合,然后进行热收缩处理,得到所述导流层。
[0012]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导流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第一纱线或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使得第一层材料后续再经过步骤S3的热收缩处理后,其基本不会再发生收缩。而第二层材料预先没有经过热收缩处理,故经过步骤S3的热收缩处理后,其会发生大幅度的收缩,具有较大的内应力,第二层材料的内应力大于第一层材料的内应力,从而导致第一层材料弯曲,第二层材料收缩形成弓形结构。采用热粘合将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进行粘合,因此会形成多个均匀排列的弓形结构,弓形结构作为液体垂直方向的导流通道,均匀的导流通道提高了液体在垂直方向的导流效果。当液体到达第二层材料时,由于第二层材料具有内应力,液体沿着第二层材料移动会加快,即沿着第二纱线的轴向水平移动,从而提高液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导流效果,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纱线的组分包括涤纶、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纱线的组分包括涤纶、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纱线的细度为10

300旦尼尔;所述非织造布的克重为6

300g/m2;所述第二纱线的细度为0.1

150旦尼尔。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纱线的细度为150

300旦尼尔;所述非织造布的克重为35

300g/m2;所述第二纱线的细度为10

150旦尼尔。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纱线的细度小于所述第一纱线的细度。
[001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粘合的粘合点间距为0.1

10cm;所述热粘合的温度为100

300℃。更为优选地,所述热粘合的粘合点间距为2

10cm;所述热粘合的温度为200

300℃。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收缩处理的温度为130

250℃,所述热收缩处理的时间为20

120s。热收缩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具体选用的纱线或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进行确定。更为优选地,所述热收缩处理的温度为130

180℃,所述热收缩处理的时间为60

120s。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导流层,其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导流层在制备吸收制品中的应用。
[0020]基于上述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制品,该吸收制品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流层,所述吸收制品为卫生巾、护垫或纸尿裤。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制品由上至下还包括面层、吸收层和底层;所述导流层经沿纱线的轴向方向裁剪成若干条子导流层,所述子导流层沿相同或不同方向排列设置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吸收层之间。液体从导流层的第一层材料导流到第二层材料,由于第二层材料具有内应力,液体沿着第二纱线的轴向水平移动,将导流层经沿纱线的轴向方向裁剪成若干条子导流层,如此每条子导流层中的液体就会沿着轴向进行扩散,将子导流层沿不同方向,设计不同的图案,排列设置在面层和吸收层之间,这样就能够控制液体按照设计的方向,图案进行流动,对液体进行定向控制和采集,可便于后续对排出物实施监控和分析。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以下:
[0023]本专利技术导流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对第一纱线或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将
第一层材料和第二层材料进行热粘合,然后再进行热收缩处理,使得第一层材料弯曲,第二层材料收缩形成弓形结构具有较大的内应力,从而提高了液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导流效果,且能实现对液体的定向流动控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导流层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多条第一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或非织造布,作为第一层材料;所述第一纱线或所述非织造布预先经过热收缩处理;S2.采用多条第二纱线沿水平轴向平行排列,作为第二层材料;S3.将所述第一层材料和所述第二层材料自上而下叠合,再采用热粘合的方式进行粘合,然后进行热收缩处理,得到所述导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的组分包括涤纶、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纱线的组分包括涤纶、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的细度为10

300旦尼尔;所述非织造布的克重为6

300g/m2;所述第二纱线的细度为0.1

150旦尼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以明陈富章王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睿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