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言冰专利>正文

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661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盖、辅助部和固定部;所述防护盖上安装有连接座B,且连接座B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并且连接座B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因活塞套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为半圆柱形槽状结构;把手底端面熔接有两个弹性伸缩杆,且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头端均经过打磨处理;经过打磨处理后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弧形结构,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卡接槽弹性卡接,从而可实现活塞杆的辅助闭锁,解决了首先,现有装置与患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其次,现有装置防护能力较弱,不能够实现导管的辅助固定的问题。的辅助固定的问题。的辅助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术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腹腔积液患者最常用的治疗及缓解手段,通过该治疗患者可得到腹胀缓解,并可通过引流管向腹腔内注入药物控制腹水生成;但因患者长期腹腔积液已导致皮肤及腹部肌肉松弛,腹腔引流管置入后腹腔积液很容易自引流管周围渗出,积液不停渗出后患者每日均感觉身体潮湿,且容易引发局部感染。
[0003]然而,就目前传统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而言,首先,现有装置与患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弱,容易出现渗漏现象;其次,现有装置防护能力较弱,不能够实现导管的辅助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具有卡槽A,通过卡槽A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降低防护盖放置时滚动的几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连接管的卡接固定;
[0005]还具有固定部,通过固定部的设置,能够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且不容易松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具体包括:防护盖、辅助部和固定部;所述防护盖上安装有连接座B,且连接座B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并且连接座B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所述防护盖底端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为环形结构,并且凹槽组成了液体渗漏时的间断结构;所述辅助部由座体、通孔和连接管组成,且座体卡接在防护盖内;所述固定部由活塞套、活塞杆、把手、卡槽B、卡接槽、弹性伸缩杆和辅助座组成,且活塞套固定连接在防护盖上。
[0007]可选地,所述防护盖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A,且环形阵列状开设的卡槽A共同组成了防护盖的防滚动结构。
[0008]可选地,所述座体为环形结构,且座体底端面与防护盖底端面平齐,并且座体组成了防护盖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的延伸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座体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座体上连接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与卡槽A卡接相连。
[0010]可选地,所述活塞套内滑螺纹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套与防护盖螺纹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熔接有把手,且把手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B;卡槽B与导管B卡接相连,且卡槽B与导管B共同组成了活塞杆的防松动结构。
[0012]可选地,所述活塞杆上熔接有辅助座,且辅助座与导管B卡接相连,并且辅助座组成了导管B与连接座A连接的辅助固定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活塞套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为半圆柱形槽状结
构;
[0014]把手底端面熔接有两个弹性伸缩杆,且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头端均经过打磨处理;经过打磨处理后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弧形结构,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卡接槽弹性卡接。
[0015]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固定部的设置,可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且不容易松动,具体如下:
[0017]第一,因活塞套内滑螺纹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套与防护盖螺纹连接,从而当螺纹转动活塞杆时通过吸力可实现防护盖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固定;
[0018]第二,因活塞杆上熔接有把手,且把手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B;卡槽B与导管B卡接相连,且卡槽B与导管B共同组成了活塞杆的防松动结构,从而可降低活塞杆松动的几率;
[0019]第三,因活塞套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接槽,且卡接槽为半圆柱形槽状结构;把手底端面熔接有两个弹性伸缩杆,且两个弹性伸缩杆的头端均经过打磨处理;经过打磨处理后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为弧形结构,且弹性伸缩杆的头端与卡接槽弹性卡接,从而可实现活塞杆的辅助闭锁。
[0020]2.通过辅助部的设置,因座体为环形结构,且座体底端面与防护盖底端面平齐,并且座体组成了防护盖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的延伸结构,从而可提高防护盖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1]3.通过卡槽A的设置,第一,因防护盖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A,且环形阵列状开设的卡槽A共同组成了防护盖的防滚动结构,从而可避免防护盖在放置时到处滚动;
[0022]第二,因座体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座体上连接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与卡槽A卡接相连,从而可实现连接管的辅助固定,且还能够提升连接管与座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可防止无疑拉拽连接管后导致连接管与座体处断开。
[0023]4.通过凹槽的设置,因防护盖底端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为环形结构,并且凹槽组成了液体渗漏时的间断结构,从而当液体从患者皮肤和防护盖间隙处渗漏时可通过凹槽进行隔断,那么也就避免了液体渗漏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防护盖与患者身体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5]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另一方向上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防护盖剖开后的轴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5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列表
[0036]1、防护盖;101、连接座A;102、凹槽;103、卡槽A;2、连接座B;3、导管A;4、导管B;5、辅助部;501、座体;502、通孔;503、连接管;6、固定部;601、活塞套;602、活塞杆;603、把手;604、卡槽B;605、卡接槽;606、弹性伸缩杆;607、辅助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0038]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8:
[003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包括:防护盖1、辅助部5和固定部6;
[0040]防护盖1上安装有连接座B2,且连接座B2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4,并且连接座B2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3;
[0041]辅助部5由座体501、通孔502和连接管503组成,且座体501卡接在防护盖1内;
[0042]固定部6由活塞套601、活塞杆602、把手603、卡槽B604、卡接槽605、弹性伸缩杆606和辅助座607组成,且活塞套601固定连接在防护盖1上。
[0043]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盖(1)、辅助部(5)和固定部(6);所述防护盖(1)上安装有连接座B(2),且连接座B(2)的头端连接有导管B(4),并且连接座B(2)的尾端连接有导管A(3);所述防护盖(1)底端面开设有凹槽(102),且凹槽(102)为环形结构,并且凹槽(102)组成了液体渗漏时的间断结构;所述辅助部(5)由座体(501)、通孔(502)和连接管(503)组成,且座体(501)卡接在防护盖(1)内;所述固定部(6)由活塞套(601)、活塞杆(602)、把手(603)、卡槽B(604)、卡接槽(605)、弹性伸缩杆(606)和辅助座(607)组成,且活塞套(601)固定连接在防护盖(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1)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卡槽A(103),且环形阵列状开设的卡槽A(103)共同组成了防护盖(1)的防滚动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501)为环形结构,且座体(501)底端面与防护盖(1)底端面平齐,并且座体(501)组成了防护盖(1)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的延伸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预防胸腹腔穿刺引流术后导管周围渗液的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501)上呈环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502),且座体(501)上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言冰李晓冬代大龙
申请(专利权)人:李言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