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40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本公开涉及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及装置。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包括:获取与目标产品相关的多个参考产品的历史数据;针对每个参考产品,根据其历史数据,确定每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的属性数据,产品属性包括需求属性,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包括参考产品的历史需求量;根据各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的属性数据和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对多个参考产品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参考类,属性权重包括需求属性权重;从多个参考类中,筛选与目标产品相似的参考类,作为相似类;根据相似类中的各个参考产品的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预测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需求量;根据目标产品的未来需求量,确定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补货量。确定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补货量。确定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补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通过与目标产品相关的参考产品的历史销量数据,预测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销量,并根据预测的未来销量,确定未来补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相关技术中,销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需求量,但是在诸如库存短缺等特殊情况下,销量不能等同于需求量,而补货量与需求量密切相关,从而通过预测销量所确定补货量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进而无法充分且合理地利用仓储资源。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提高补货的准确性,提高仓储资源的利用率。
[000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包括:获取与目标产品相关的多个参考产品的历史数据;针对每个参考产品,根据其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每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的属性数据,所述产品属性包括需求属性,所述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包括参考产品的历史需求量;根据各个参考产品的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包括:获取与目标产品相关的多个参考产品的历史数据;针对每个参考产品,根据其历史数据,确定所述每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的属性数据,所述产品属性包括需求属性,所述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包括参考产品的历史需求量;根据各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的属性数据和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对所述多个参考产品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参考类,所述属性权重包括需求属性权重;从所述多个参考类中,筛选与所述目标产品相似的参考类,作为相似类;根据所述相似类中的各个参考产品的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预测所述目标产品在未来周期的未来需求量;根据所述目标产品的未来需求量,确定所述目标产品在所述未来周期的未来补货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所述产品属性还包括除需求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所述属性权重还包括除所述需求属性权重以外的其他属性权重,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大于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目标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多个参考产品进行聚类处理之前,获取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和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初始值;根据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和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初始值,确定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目标值,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目标值与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成负相关,且与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初始值成正相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和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初始值,确定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目标值包括:确定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的最大取值与所述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初始值的乘积,确定所述其他属性权重的目标值。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所述产品属性还包括除需求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所述属性权重还包括除所述需求属性权重以外的其他属性权重,对所述多个参考产品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参考类包括:针对每两个参考产品,根据相应的需求属性的属性数据,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表征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相似程度;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其他属性的属性数据,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距离惩罚项,所述距离惩罚项表征其他属性对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的影响程度;针对每两个参考产品,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相应的距离惩罚项,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所述产品属性方面的复合距离;根据所述多个参考产品中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复合距离,对所述多个参考产品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参考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每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包括定量属性和定性属性,所述定量属性包括所述需求属性及其他定量属性,所述距离惩罚项包括第一距离惩罚项和第二距离惩罚项,所述第一距离惩罚项表征其他定量属性对所述每
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的影响程度,所述第二距离惩罚项表征定性属性对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的影响程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距离惩罚项包括: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其他定量属性的属性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相应的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一距离惩罚项;和/或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定性属性的属性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相应的需求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二距离惩罚项。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包括: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每个历史时刻的历史需求量的差值,作为每个历史时刻的需求量差值;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历史时刻的需求量差值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一距离惩罚项包括: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每个其他定量属性的属性数据,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所述每个其他定量属性方面的距离;根据所述每个其他定量属性的属性权重和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确定所述每个其他定量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其他定量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其他定量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一距离惩罚项,所述第一距离惩罚项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每个其他定量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每个其他定量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均成正相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其他定量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其他定量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一距离惩罚项包括:利用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各个其他定量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对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其他定量属性方面的距离执行加权操作,得到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一距离惩罚项。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定性属性的属性值不随时间变化,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二距离惩罚项包括:在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每个定性属性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所述每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为第一值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的乘积;在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每个定性属性的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所述每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为第二值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需求属性方面的距离的乘积,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根据所述每个定性属性的属性权重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的比值,确定所述每个定性
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定性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二距离惩罚项,所述第二距离惩罚项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每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每个定性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均成正相关。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定性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二距离惩罚项包括:利用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的各个定性属性相对于需求属性的属性权重占比,对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在各个定性属性方面的距离执行加权操作,得到与所述每两个参考产品对应的第二距离惩罚项。13.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每个参考产品的产品属性包括动态属性和静态属性,所述动态属性包括所述需求属性,所述动态属性的属性值为随时间变化,所述静态属性的属性值为不随时间变化,从所述多个参考类中,筛选与所述目标产品相似的参考类,作为相似类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产品的静态属性的属性数据;针对每个参考类,根据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各个参考产品的静态属性的属性数据、所述目标产品的静态属性的属性数据以及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之间的归类距离;从所述多个参考类中,筛选归类距离最小的参考类,作为相似类。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之间的归类距离包括:根据每个参考类中每个参考产品的静态属性的属性数据、所述目标产品的静态属性的属性数据以及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的目标值,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根据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各个参考产品在静态属性方面的各个距离,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之间的归类距离。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所述静态属性存在多个,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包括:针对每个静态属性,在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的所述每个静态属性的属性值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所述每个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为第一值;针对每个静态属性,在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的所述每个静态属性的属性值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所述每个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根据所述每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与各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之和的比值,确定所述每个静态属性相对于各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之和的属性权重占比;根据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各个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静态属性相对于各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之和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所述目标产
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确定产品补货量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各个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以及各个静态属性相对于各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之和的属性权重占比,确定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静态属性方面的距离包括:利用各个静态属性相对于各个静态属性的属性权重之和的属性权重占比,对所述目标产品与所述每个参考类中的每个参考产品在各个静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书宇胡浩梅涛余玉刚戚永志张建申王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