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32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围挡本体,所述围挡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上设置有监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结构可以将监测结构以及转动结构快速且稳定的安装在围挡本体上,套筒的设置防止了支撑杆裸露在外从而导致生锈的情况,通过监测结构可以对摄像头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当有人靠近摄像头将摄像头挡住时,人体红外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会进行报警从而示意工作人员快速离开,保证了摄像头的正常监测,通过透明保护罩的设置可以对摄像头进行保护。通过转动结构可以带动摄像头进行转动从而对摄像头的监测角度进行调节,灵活性较强。灵活性较强。灵活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领域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施工前由施工方设置施工围挡,起到防护的作用。施工围挡是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将施工范围与外界环境隔离分开,不受外界干扰的临时设施,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管理手段。
[0003]现有的围挡,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防护,而不能对施工进行监测,从而不便于检测现场情况,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围挡本体,所述围挡本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上设置有监测结构;
[0006]所述监测结构包括透明保护罩、两个支撑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摄像头、第一保护箱、第一电机、人体红外传感器、报警器以及防雨罩;
[0007]两个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内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活动嵌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板内,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活动贯穿于右侧所述支撑板以及透明保护罩的右侧,所述摄像头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一保护箱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外右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一保护箱内,且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设置于保护罩内,所述报警器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外顶部,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与人体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透明保护罩外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罩,所述报警器位于防雨罩内。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支撑箱、蜗杆、第二保护箱、第二电机、第三转轴以及蜗轮;
[0009]所述蜗杆的一端活动嵌装于支撑箱内后侧,且蜗杆的另一端活动贯穿于支撑箱前侧,所述第二保护箱固定设置于支撑箱外前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二保护箱内,且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蜗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底端活动嵌装于支撑箱内底部,且第三转轴的顶端活动贯穿于支撑箱顶部,且第三转轴的顶端与透明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固定套装于第三转轴上,且蜗轮与蜗杆相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座、三个支撑杆以及三个套筒;
[0011]所述围挡本体开设有三个通孔,所述支撑座与三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三个所述支撑杆活动贯穿于围挡本体的三个所述通孔处,且三个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支撑座位于围挡本体的前侧,三个所述套筒的前侧为开口结构,且三个所述套筒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三个所述套筒活动套装于三个所述支撑杆上,且三个所述套筒与三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螺旋连接,三个所述套筒位于围挡本体的后侧,所述支撑箱外底部与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蜗杆与支撑箱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蜗杆外侧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环与支撑箱之间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本技术通过连接结构内支撑座、支撑杆以及套筒的设置可以将监测结构以及转动结构快速且稳定的安装在围挡本体上,套筒的设置防止了支撑杆裸露在外从而导致生锈的情况,增加了摄像头在工作工程中稳定性。
[0015]2、通过监测结构内透明保护罩、支撑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保护箱以及第一电机的设置可以对摄像头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当有人靠近摄像头将摄像头挡住时,人体红外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报警器,报警器会进行报警从而示意工作人员快速离开,保证了摄像头的正常监测,通过透明保护罩的设置可以对摄像头进行保护。
[0016]3、通过转动结构内支撑箱、蜗杆、第二保护箱、第二电机、第三转轴以及蜗轮的设置可以带动摄像头进行转动从而对摄像头的监测角度进行调节,灵活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围挡本体;2、监测结构;201、透明保护罩;202、支撑板;203、第一转轴;204、第二转轴;205、摄像头;206、第一保护箱;207、第一电机;208、人体红外传感器;209、报警器;210、防雨罩;3、转动结构;301、支撑箱;302、蜗杆;303、第二保护箱;304、第二电机;305、第三转轴;306、蜗轮;4、连接结构;401、支撑座;402、支撑杆;403、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围挡本体1,围挡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4,连接结构4上设置有转动结构3,转动结构3上设置有监测结构2;监测结构2包括透明保护罩201、两个支撑板202、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摄像头205、第一保护箱206、第一电机207、人体红外传感器208、报警器209以及防雨罩210;两个支撑板202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内底部的左右两侧,第一转轴203的一端活动嵌装于左侧支撑板202内,第二转轴204的一端活动贯穿于右侧支撑板202以及透明保护罩201的右侧,摄像头205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203以及第二转
轴204之间,第一保护箱206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外右侧,第一电机207固定设置于第一保护箱206内,且第一电机207的驱动端与第二转轴204的一端固定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208固定设置于保护罩内,报警器209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外顶部,报警器209的输入端与人体红外传感器20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透明保护罩201外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罩210,报警器209位于防雨罩210内,第一电机207的驱动端会带动第二转轴204进行转动,第二转轴204会带动摄像头205以及第一转轴203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摄像头205的上下角度,人体红外传感器208以及报警器209会对靠近摄像头205的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从而示意其快速离开。
[0023]具体而言,转动结构3包括支撑箱301、蜗杆302、第二保护箱303、第二电机304、第三转轴305以及蜗轮306;
[0024]蜗杆302的一端活动嵌装于支撑箱301内后侧,且蜗杆302的另一端活动贯穿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围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结构(4),所述连接结构(4)上设置有转动结构(3),所述转动结构(3)上设置有监测结构(2);所述监测结构(2)包括透明保护罩(201)、两个支撑板(202)、第一转轴(203)、第二转轴(204)、摄像头(205)、第一保护箱(206)、第一电机(207)、人体红外传感器(208)、报警器(209)以及防雨罩(210);两个所述支撑板(202)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内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转轴(203)的一端活动嵌装于左侧所述支撑板(202)内,所述第二转轴(204)的一端活动贯穿于右侧所述支撑板(202)以及透明保护罩(201)的右侧,所述摄像头(205)固定设置于第一转轴(203)以及第二转轴(204)之间,所述第一保护箱(206)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外右侧,所述第一电机(207)固定设置于第一保护箱(206)内,且第一电机(207)的驱动端与第二转轴(2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208)固定设置于保护罩内,所述报警器(209)固定设置于透明保护罩(201)外顶部,所述报警器(209)的输入端与人体红外传感器(20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透明保护罩(201)外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雨罩(210),所述报警器(209)位于防雨罩(2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3)包括支撑箱(301)、蜗杆(302)、第二保护箱(303)、第二电机(304)、第三转轴(305)以及蜗轮(306);所述蜗杆(302)的一端活动嵌装于支撑箱(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亮刘中华田薇薇黄亮郎佳瑞王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永辉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