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96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主体以及控制按钮和接线柱,还包括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壳体两侧的通风孔以及设置在壳体顶端的散热风扇;辅助散热机构被配置为使壳体顶端打开和壳体内腔通过通风孔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从通风孔进入壳体内腔并从壳体顶端经散热风扇向外散失;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开启壳体或关闭,散热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高了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高了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
,具体涉及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又叫双电池隔离器、双电瓶隔离器或双电瓶保护器),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是把两组或多组蓄电池连接在一起,充电时多个蓄电池可以一起充,但放电时电池之间分别放电相互不影响的一个蓄电池连接装置。
[0003]现有的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器部件设置在壳体前端的接线柱,外壳为相对封闭的结构,其内部控制器部件也会产生热量而得不到充分的散热;而且,有时直接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由于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产热较为严重,加剧了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的温度升高。如果壳体内部的控制器部件不能得到有效散热的话,则有可能影响到控制器部件使用的稳定性,以及会导致接线柱发热导致线束烧坏。
[0004]因此,如何实现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自我散热,减少热量对内部控制器部件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散热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的控制按钮和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的散热风扇;所述辅助散热机构被配置为使所述壳体顶端打开和所述壳体内腔通过通风孔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从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壳体内腔并从所述壳体顶端经所述散热风扇向外散失;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沿所述壳体横宽方向设置的双头传动螺杆、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且下端与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传动连接的翻转盖、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壁用于遮挡所述通风孔的盖板以及传动连接在所述翻转盖和盖板之间的连杆;所述散热风扇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向下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中部套设有单向驱动套管,且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两侧的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设有花键,所述花键沿所述双头传动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单向驱动套管通过锥齿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轴,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电机为正反电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正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正向转动;还包括第二状态,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反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反向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单向轴承、转动支杆和弹簧,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英良匡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匡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