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83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蓝莓加工副产物果渣中回收有效成分,制备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蓝莓果渣干燥,粉碎过筛;(2)称取蓝莓果渣,加入磷酸提取液水浴提取果胶,冷却过滤后浓缩滤液;离心去杂质,并向离心后的浓缩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过滤收集蓝莓湿果胶,继续用无水乙醇漂洗;将漂洗后的果胶干燥,研磨过筛后得到半精制蓝莓果胶;(3)分别称取半精制蓝莓果胶与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水合过夜后等体积混匀,并加入甘油;超声波除去气泡,并将成膜液浇铸成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食膜的机械性能好、光阻隔性高、生物活性成分保留率高,其不仅可用于油脂类食品的包装,还对pH变化灵敏,兼具pH指示剂功能。兼具pH指示剂功能。兼具pH指示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可食膜的生产及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可食用膜是利用易降解的生物大分子为成膜基质制备的生物基薄膜,在制备过程中,可通过添加生物活性成分使薄膜具备一定的功能特性。
[0003]CN 110724289 A公开了一种从山楂中提取果胶与明胶复合制备可食膜的方法,并最终获得了一种基于山楂果胶的可食用膜。该可食用膜具有安全无毒、可食用、易降解等优势,却仍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应用范围窄,只能用于食品包装膜;(2)在作为食品包装膜应用时,由于山楂自身属性的限制,食品包装膜的机械性能和光阻隔性能稍有不足;(3)提取山楂果胶过程中多次漂洗脱色,去除了山楂中的色素与其余的酚酸类物质,果实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并没有得到妥善利用。
[0004]据此,获得一种应用范围广、机械性能好、光阻隔性高,同时能最大保留膜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新型可食用膜的制备成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从蓝莓加工副产物蓝莓渣中提取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并制备可食膜的方法及应用,该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不仅应用范围广、机械性能好、光阻隔性高,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来自果渣的生物活性成分,从而发挥膜的最大功能优势。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蓝莓果渣40℃~70℃热风干燥,粉碎过筛后放置备用;
[0009](2)称取蓝莓果渣粉末,并加入磷酸提取液水浴提取果胶,冷却过滤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滤液;离心去除杂质,并向离心后的浓缩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沉淀果胶;过滤收集蓝莓湿果胶,继续用无水乙醇漂洗;将漂洗后的果胶40℃~70℃热风干燥,研磨过筛后得到半精制蓝莓果胶;
[0010](3)分别称取半精制蓝莓果胶与明胶溶于去离子水,得到半精制蓝莓果胶溶液及明胶溶液,水合过夜后等体积混匀,并加入甘油作为增塑剂;混合均匀后通过超声波除去气泡,并将成膜液浇铸到模具中成膜,干燥后,即得到目标所需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称取蓝莓果渣粉末,并按照料液比为1:(10~15)加入pH 1~3的磷酸提取液于70~95℃温度下水浴提取1~3h,冷却过滤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20~40%。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离心过程的离心机转速为3000~8000rpm/min;无水乙醇漂洗蓝莓湿果胶过程的无水乙醇体积为蓝莓湿果胶的1~3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水合过夜后调明胶溶液pH至3.5,接着再将半精制蓝莓果胶溶液及明胶溶液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以最终成膜液的浓度计,该可食膜成膜液中:半精制蓝莓果胶含量10~50mg/mL,明胶为0~60mg/mL,甘油含量为5~30mg/mL。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将成膜液浇铸到模具中成膜,于30~40℃干燥10~16h后,即得到目标所需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
[0016]一种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作为pH指示标签的应用,所述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采用上述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用作pH指示标签使用时,该可食膜成膜液中:半精制蓝莓果胶含量10~50mg/mL,明胶为0~40mg/mL,甘油含量为5~30mg/mL。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获得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富含有花色苷,外表呈宝石红色;由于花色苷对外界pH变化高度敏感,制得的复合膜可用于肉制品贮藏保鲜pH指示标签使用。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肉制品为鱼肉、猪肉或牛肉中的一种。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用作pH指示标签使用时,所述成膜液中的明胶还可选用可溶性淀粉代替。
[0021]一种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作为包装内膜的应用,所述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采用上述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用作包装内膜使用时,该可食膜成膜液中:半精制蓝莓果胶含量10~50mg/mL,明胶为30~60mg/mL,甘油含量为5~30mg/mL。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当相对增加明胶添加量时,可提升可食膜机械性能,薄膜便更适用于对易氧化降解和光敏类食品的包装内膜。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易氧化降解和光敏类食品为低水分固体或油脂类食品。
[0025]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1)蓝莓汁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果渣,果渣中除富含果胶物质外,来自果皮的花色苷含量也远高于果汁;本专利技术从废弃蓝莓果渣中回收再利用果胶的同时,也将大量的花色甘保留于蓝莓果胶中,大大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
[0027](2)本专利技术使用蓝莓果胶与明胶复合成膜,提升了薄膜的机械性能,并且二者都是亲水疏油类物质,使复合膜可有效应用于油脂与其他固体粉末类食品包装;且蓝莓果胶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花色苷与其他酚酸类物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延长食品货架期和脂质过氧化;
[0028](3)蓝莓果胶中花色苷的存在赋予薄膜赋予薄膜鲜艳的色泽与优秀的抗氧化与光阻隔能力,从而赋予本专利技术可食膜的pH指示剂功能,使之应用在肉制品保鲜,作为食品标签向消费者实时传达肉制品的状态;
[0029](4)本专利技术从蓝莓渣中回收提取了未经脱色处理、仅经简单乙醇漂洗的粗果胶,这种半精制的果胶减少了纯化果胶的步骤(没有脱色,也没有层析透析等操作),不仅降低了果胶的制备成本,还有效保留了蓝莓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同时,本专利技术在蓝莓渣干燥过程均采用40℃~70℃的低温干燥,可有效避免高温造成的酚类物质失活现象,进一步保留蓝莓
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
[0030](5)生物易降解包装替代塑料制品已成必然,本专利技术可食膜生态友好,安全无毒易降解,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包装。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可食膜及纯明胶膜的水接触角展示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2、3可食膜及纯明胶膜的紫外

可见光光透过率对比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食膜及成膜液在不同pH环境下颜色差异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可食膜作为指示标签贴于猪肉的肥廋肉交界处,一段时间内的可食膜颜色与挥发性盐基氮数值变化情况;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可食膜作为包装内膜包装橄榄油时,橄榄油在贮藏期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蓝莓果渣40℃~70℃热风干燥,粉碎过筛后放置备用;(2)称取蓝莓果渣粉末,加入磷酸提取液水浴提取果胶,冷却过滤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滤液;离心去除杂质,并向离心后的浓缩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沉淀果胶;过滤收集蓝莓湿果胶,继续用无水乙醇漂洗;将漂洗后的果胶40℃~70℃热风干燥,研磨过筛后得到半精制蓝莓果胶;(3)分别称取半精制蓝莓果胶与明胶溶于去离子水,得到半精制蓝莓果胶溶液及明胶溶液,水合过夜后等体积混匀,并加入甘油作为增塑剂;混合均匀后通过超声波除去气泡,并将成膜液浇铸到模具中成膜,干燥后,即得到目标所需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称取蓝莓果渣粉末,并按照料液比为1:(10~15)加入pH 1~3的磷酸提取液于70~95℃温度下水浴提取1~3h,冷却过滤后使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20~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离心过程的离心机转速为3000~8000rpm/min;无水乙醇漂洗蓝莓湿果胶过程的无水乙醇体积为蓝莓湿果胶的1~3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含花色苷的半精制蓝莓果胶可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水合过夜后调明胶溶液pH至3.5,接着再将半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学玲叶欣琦刘然然王晓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