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463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汽车内饰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组分:聚丙烯60~85份、填充剂10~30份、吸附剂0.5~2份、润滑剂0.5~1份、增韧剂3~10份和抗氧剂0.3~1份,共混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均匀,并经熔融塑化、捏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和干燥后,得到初级产品;将初级产品加入高压釜中,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制得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制得气味等级3.0级别及以下的汽车内饰材料,有效解决目前市场对汽车材料气味日益严格的要求;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相较于直接烘干材料效率大大提升,并且能在保持材料拉伸性能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性能的同时提高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目前市场汽车的需求量的增加,乘用人员对于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VOC要求也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提高,出于乘用人员的要求考虑,中国相应的出台了(GB/T 2730)车内空气质量管控标准,汽车内饰材料是汽车内味道大、VOC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散发出的苯、甲醛等小分子有机物是造成车内味道大的主要原因,而且其对乘用人员的身体健康损害大。因此在选材方面,汽车内饰选用气味更低、VOC更低的材料至关重要。
[0003]目前制备低气味、低VOC汽车内饰材料的传统方法有:(1)真空烘料的处理方法,通过此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材料气味和降低VOC,但此方法改善效果有限,远远达不到车内空气管控标准,且处理时间需要10小时及以上,效率低,且材料性能由于高温作用,会相应降低;(2)材料配方中添加无机多孔吸附剂的方法,此方法能相对吸附部分小分子,但需要达到吸附平衡则要求很高,很难长效降低材料气味和VOC,而且添加比例高,材料基本性能下降明显,很难达到车内材料需要的性能。
[0004]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者把制备低气味材料的方法转移到超临界流体提纯技术上,超临界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中间的一种状态,目前市场上用途最多的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氮气,环保且制备方法简单,其对小分子溶解度高,能够有效作为提纯汽车内饰材料的介质,例如,专利CN107090128B通过连续挤出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低气味材料,此方法高效环保,但过程控制比较困难,且由于超临界气体对于小分子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挤出设备很难做到高压,且由于是熔融挤出温度,温度过高,溶解度低,对于气味改善、VOC降低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汽车内饰材料,充分满足目前市场上汽车材料气味的要求日益严格的要求,材料气味等级3.0级别及以下。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组分:聚丙烯60~85重量份、填充剂10~30重量份、吸附剂0.5~2重量份、润滑剂0.5~1重量份、增韧剂3~10重量份和抗氧剂0.3~1重量份,共混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均匀,并经熔融塑化、捏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和干燥后,得到初级产品;
[0008](2)将初级产品加入高压釜中,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制得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的工艺过程为:将初级产品放入高压釜中,控制高压釜内温度在80~140℃,高压釜内超临界流体的压力为6~12MPa,恒温恒压10~90分钟,然后冷却至80℃后以1~20MPa/s的速度卸压至常压;其中,初级产品在高压釜中的加入量所占体积为高压釜容积的1/3~2/3。
[0010]进一步的,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氮气、戊烷、丁烷或庚烷。
[0011]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或两者的复配物,并且聚丙烯溶脂大于10g/10min。
[0012]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剂为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碱氏硫酸钡、空心玻璃微珠、晶须、云母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剂为纳米碱金属氯化物、碱金属硫酸盐、蒙脱石、多孔碳、分子筛、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聚乙烯蜡、EBS、介酰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为POE、EMA、EBA、EVA或LDPE。
[0016]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330、抗氧剂1098、抗氧剂H318中的一种或两种复配。
[0017]本专利技术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公开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该材料由上述的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组分:聚丙烯60~85重量份、填充剂10~30重量份、吸附剂0.5~2重量份、润滑剂0.5~1重量份、增韧剂3~10重量份和抗氧剂0.3~1重量份,共混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均匀,并经熔融塑化、捏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和干燥后,得到初级产品;将初级产品加入高压釜中,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制得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能制得气味等级3.0级别及以下的汽车内饰材料,有效满足目前市场对汽车材料气味日益严格的要求。
[0020]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技术相较于直接烘干材料效率大大提升,并且由于超临界流体对材料具有塑化作用,能大大降低材料内部的内应力,使得材料的机械性能、冲击性能都实现提高;此外,由于采用超临界流体处理初级产品,初级产品中不稳定的β晶转为稳定的α晶,使得材料的拉伸性能也能实现相对提高。
[0021]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22]结合实施例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
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4]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5]随着社会发展、汽车的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以及安全健康角度,乘用人员对于汽车内饰材料的气味、VOC的要求也大大提升;传统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组分:聚丙烯60~85重量份、填充剂10~30重量份、吸附剂0.5~2重量份、润滑剂0.5~1重量份、增韧剂3~10重量份和抗氧剂0.3~1重量份,共混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混合均匀,并经熔融塑化、捏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和干燥后,得到初级产品;(2)将初级产品加入高压釜中,采用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制得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高压釜超临界流体间歇方式提纯初级产品的工艺过程为:将初级产品放入高压釜中,控制高压釜内温度在80~140℃,高压釜内超临界流体的压力为6~12MPa,恒温恒压10~90分钟,然后冷却至80℃后以1~20MPa/s的速度卸压至常压;其中,初级产品在高压釜中的加入量所占体积为高压釜容积的1/3~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氮气、戊烷、丁烷或庚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汽车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周小梅刘志伟陆体超刘曙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