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452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所述集中放线装置包括绞体和摇篮,所述绞体包括主轴,以及主轴上沿其轴向排布有至少两个绞盘,所述摇篮安装在两个绞盘之间,摇篮包括摇篮框及摇篮框内的放线盘,摇篮框的两端与对应的绞盘转动连接,使放线盘的旋转轴线与主轴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和配套高速悬臂单绞机等设备组成生产线,代替现有铁路信号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笼式成缆机生产线,该装置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线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铁路信号电缆成缆生产中进行绞合工序的设备主要是笼式成缆机和悬臂单绞机。笼式成缆机主要缺点:笼式成缆机是绞笼旋转产生绞合,绞笼外形较大,再加上多组线缆,设备总重量较大,造成绞笼旋转速度低,无法实现转速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市场高效生产的需求。
[0003]悬臂单绞机是悬臂旋转产生绞合,旋转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而放线部分结构不适应多芯数的信号电缆生产,特别是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生产。放线主要分为集中放线和分散式放线。集中式放线缺点:工艺盘径向放线,与生产线方向不一致,四线组通过导轮转变方向时,弯曲变形易造成四线组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屏蔽组铜带变形、断裂,严重影响产品指标,满足不了工艺要求;分散放线结构缺点:分散布局,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不适合较多芯数的电缆绞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所述集中放线装置包括绞体和摇篮,所述绞体包括主轴以及主轴上沿其轴向排布有至少两个绞盘,所述摇篮安装在两个绞盘之间,摇篮包括摇篮框及摇篮框内的放线盘,摇篮框的两端与对应的绞盘转动连接,使放线盘的旋转轴线与主轴垂直。
[0006]所述主轴上沿其轴向依次排布有第一绞盘、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以及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均设有不少于两组摇篮,摇篮与绞盘之间活动连接,主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三绞盘的一侧设有退扭组件,退扭组件连接摇篮。
[0007]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以及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均设有四组摇篮;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包括:第二摇篮、第三摇篮、第五摇篮和第七摇篮,所述四组摇篮呈矩形分布;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包括:第一摇篮、第四摇篮、第六摇篮和第八摇篮,所述四组摇篮呈菱形分布。
[0008]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一绞盘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放线盘上的线缆穿过空心转动轴与悬臂单绞机配合;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二绞盘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所述在第一绞盘上与第二绞盘上空心转动轴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放线盘上的线缆穿过空心轴和出线孔与悬臂单绞机配合。
[0009]所述退扭组件包括第一退扭机构和第二退扭机构,第一退扭机构包括第一退扭电机,第一退扭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三绞盘的侧部,第一退扭电机和第八摇篮转动连接,第一退扭电机带动第八摇篮转动;所述第二退扭机构包括第二退扭电机,第二退扭电机固定连接第三绞盘的一侧,第二退扭电机的转动轴与第四摇篮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摇篮的一端设有第四齿轮,第三摇篮上设有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第五摇篮的一端设有第五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第一摇篮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摇篮上设有的第三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第二摇篮上设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摇篮上设有的第一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第六摇篮上设有第六齿轮,第六齿轮与第五摇篮上设有的第五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所述第七摇篮上设有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与第六摇篮上设有第六齿轮之间通过传动齿轮组啮合;第一摇篮至第七摇篮转动方向一致。
[0010]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传动轴和传动轴两端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穿过第二绞盘与第二绞盘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两端的齿轮分别与对应的摇篮相啮合。
[0011]所述主轴的一端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一旋转电机。
[0012]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绞体上设有八组摇篮,有效解决了分散布局,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而且单个摇篮和电缆线组总重较轻,外形较小,适合高速旋转;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呈矩形分布,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呈菱形分布,八组摇篮交错设置,使放线盘上线缆的出线方向与主轴平行,与生产线方向一致,避免弯曲变形造成线缆结构发生变化。
[0013]第三绞盘的侧部分别设有第一退扭电机和第二退扭电机,设置两组电机解决了传统退扭齿轮组整体退扭率为固定值,不能进行分别调整的问题,通过传动齿轮组保证第一摇篮至第七摇的转动方向一致,确保摇篮的转动方向与转动速度和配套的悬臂单绞机相匹配。
[0014]设计高速集中放线机和配套高速悬臂单绞机等设备组成生产线代替现有铁路信号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的笼式成缆机生产线,相对于笼式成缆机的生产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
[0017]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所述集中放线装置包括绞体和摇篮,所述绞体包括主轴1以及主轴1上沿其轴向排布有的至少两个绞盘,所述摇篮安装在两个绞盘之间,摇篮包括摇篮框及摇篮框内的放线盘14,摇篮框的两端与对应的绞盘转动连接,使放线14盘的旋转轴线与主轴1垂直。工作时,放线盘14在摇篮内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所述放线盘14上线缆的出线方向与主轴平行。
[0018]所述主轴1上沿其轴向依次排布有第一绞盘3、第二绞盘4和第三绞盘5,第一绞盘3和第二绞盘4之间以及第二绞盘4和第三绞盘5之间均设有不少于两组摇篮,摇篮与绞盘之间活动连接,主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架2;所述第三绞盘的一侧设有退扭组件,退扭组件连接摇篮,带动摇篮转动和配套的悬臂单绞机相匹配。
[0019]为了实现摇篮的高速旋转,第一绞盘3和第二绞盘4之间以及第二绞盘4和第三绞盘5之间均设有四组摇篮,所述第一绞盘3和第二绞盘4之间的四组摇篮分别为:第二摇篮6、第三摇篮7、第五摇篮8和第七摇篮9,所述四组摇篮呈矩形分布。第二绞盘4和第三绞盘5之间的四组摇篮分别为:第四摇篮10、第八摇篮11、第一摇篮12和第六摇篮13,所述四组摇篮呈菱形分布,所述摇篮和绞盘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绞体上设有八组摇篮,有效解决了传统放线装置的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而现在设有的单个摇篮总重较轻,外形较小,适合高速旋转。
[0020]为了实现放线盘14上线缆的出线方向与主轴1平行,与生产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绞盘3和第二绞盘4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一绞盘3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方便放线盘14上线缆穿过空心转动轴与悬臂单绞机配合,悬臂单绞机为现有技术,悬臂单绞机在绞合线缆同时牵引放线盘14在摇篮内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实现放线盘14的被动放线;第二绞盘4和第三绞盘5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二绞盘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所述在第一绞盘上与第二绞盘上空心转动轴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所述集中放线装置包括绞体和摇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体包括主轴以及主轴上沿其轴向排布有至少两个绞盘,所述摇篮安装在两个绞盘之间,摇篮包括摇篮框及摇篮框内的放线盘,摇篮框的两端与对应的绞盘转动连接,使放线盘的旋转轴线与主轴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沿其轴向依次排布有第一绞盘、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以及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均设有不少于两组摇篮,摇篮与绞盘之间活动连接,主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三绞盘的一侧设有退扭组件,退扭组件连接摇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以及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均设有四组摇篮;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包括:第二摇篮、第三摇篮、第五摇篮和第七摇篮,所述四组摇篮呈矩形分布;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包括:第一摇篮、第四摇篮、第六摇篮和第八摇篮,所述四组摇篮呈菱形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成缆的集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盘和第二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一绞盘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放线盘上的线缆穿过空心转动轴与悬臂单绞机配合;第二绞盘和第三绞盘之间的四组摇篮与第二绞盘连接的转轴均为空心转动轴,所述在第一绞盘上与第二绞盘上空心转动轴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出线孔,所述放线盘上的线缆穿过空心轴和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爱民袁建军吕秀武王永青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