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449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立柱和面板,幕墙立柱和面板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横梁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横梁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且第一浮动连接件和第二浮动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幕墙立柱之上;横梁和面板之间设置连接构件填充,且连接构件通过第二紧固元件和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满足立柱与横梁连接施工方便可维护性,又满足幕墙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可靠,保持与建筑整体结构变形一致,满足建筑变形量的要求。满足建筑变形量的要求。满足建筑变形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指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幕墙的连接设计中,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通常通过螺栓实现。在进行横梁与立柱的设计中,通常情况下,计算中考虑了螺栓、角码直接承受水平方向的风荷载、地震作用和竖向的自重荷载。但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发现:(1)水平方向,连接螺栓并不是仅仅受水平风荷载、地震荷载的纯剪力,传递到连接螺栓、角码的风荷载、地震作用,相对螺拴中心有偏心,从而产生扭矩,连接螺栓应形成竖向剪力,形成抵抗力偶。(2)竖向,幕墙构件(包括面板、框架)自身的重心,相对连接螺栓也有偏心,从而产生扭矩,连接螺栓相应形成竖向剪力,形成抵抗力偶。(3)对于横梁角码,除了端面承版,抗剪外,也存在作用力偏心,形成弯矩,从而产生弯曲应力,相应螺栓也产生拉应力。
[0003]传统幕墙立柱与横梁连接采用角码和螺栓连接或才有套芯销钉连接,立柱与横梁连接在横梁水平方向能伸缩,幕墙实际受力很复杂,有风荷载正负风压荷载、地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荷载和建筑结构整体平面内变形,导致横梁与立柱连接节点位置多方向角度的变形。
[0004]因此,幕墙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设计可适当考虑其偏心产生的扭矩、弯矩对螺栓、角码的影响,从而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立柱和面板,所述幕墙立柱和面板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所述横梁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所述横梁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且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浮动连接件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之上;所述横梁和所述面板之间设置连接构件填充,且所述连接构件通过第二紧固元件和所述面板固定连接。
[000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一压合部和板状第二压合部,且所述第一压合部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压合部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合部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压合部贴合所述幕墙立柱的表面,所述第二压合部压紧所述横梁的上槽口的表面。
[000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上槽口和所述第二压合部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
[00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径向对称凸出。
[00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三压合部和板状第四压合部,且所述第三压合部的中轴线和所述所述第四压合部的中轴线相互垂
直;所述第三压合部和所述第四压合部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三压合部贴合所述幕墙立柱的表面,所述第四压合部压紧所述横梁的下槽口的表面。
[00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下槽口和所述第四压合部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
[00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径向对称凸出。
[00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元件为螺栓。
[00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元件为背栓。
[00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包括主体连接部,所述主体连接部的一侧设置卡槽,所述卡槽夹持所述横梁,且所述主体连接部的另一侧贴合所述横梁的表面。
[001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通过横梁和幕墙立柱的连接采用第一浮动连接件和第二浮动连接件连接,第一浮动连接件固定在横梁的上槽口,第二浮动连接件固定在横梁的下槽口,第一浮动连接件、第二浮动连接件与横梁的连接位置设置柔性发泡胶条,使得横梁与第一浮动连接件、第二浮动连接件之间可以转动,第二浮动连接件处设置承受自重连接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第一浮动连接件和第二浮动连接件使横梁可以伸缩变位也可以微转动,使幕墙立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处于一个连接浮动状态。
[0019]本技术既满足立柱与横梁连接施工方便可维护性,又满足幕墙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可靠,保持与建筑整体结构变形一致,满足建筑变形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立柱与横梁连接纵向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第一浮动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第二浮动连接件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连接构件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立柱与横梁连接横向连接节点示意图。
[0026]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幕墙立柱;2、第一浮动连接件;201、第一压合部;202、第一过渡部;203、第二压合部;3、第二紧固元件;4、横梁;5、柔性发泡胶条;6、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7、第二浮动连接件;701、第三压合部;702、第二过渡部;703、第四压合部;8、面板;9、锁定限位螺钉;10、调节螺钉;11、连接构件;1101、卡槽;1102、主体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29]结合图1和图5,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立柱1和面板8,幕墙立柱1和面板8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4。横梁4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2,横梁4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7,且第一浮动连接件2和第二浮动连接件7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幕墙立柱1之上。横梁4和面板8之间设置连接构件11填充,且连接构件11通过第二紧固元件3和面板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元件为螺栓,第二紧固元件3为背栓。
[0030]如图2所示,第一浮动连接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一压合部201和板状第二压合部203,且第一压合部201的中轴线和第二压合部20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一压合部201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202。第一压合部201贴合幕墙立柱1的表面,第二压合部203压紧横梁4的上槽口的表面,且第二压合部203和横梁4的上槽口通过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固定连接,即顶支撑连接件内六角螺柱6依次穿过第二压合部203和横梁4的上槽口。横梁4的上槽口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5,保证横梁4的上槽口和第二压合部203之间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幕墙立柱(1)和面板(8),所述幕墙立柱(1)和面板(8)之间设置至少一根横梁(4);所述横梁(4)的上槽口设置第一浮动连接件(2),所述横梁(4)的下槽口设置第二浮动连接件(7),且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2)和所述第二浮动连接件(7)通过第一紧固元件固定于所述幕墙立柱(1)之上;所述横梁(4)和所述面板(8)之间设置连接构件(11)填充,且所述连接构件(11)通过第二紧固元件(3)和所述面板(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连接件(2)包括一体成型的板状第一压合部(201)和板状第二压合部(203),且所述第一压合部(20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压合部(20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压合部(201)和所述第二压合部(203)之间设置圆弧状的第一过渡部(202);所述第一压合部(201)贴合所述幕墙立柱(1)的表面,所述第二压合部(203)压紧所述横梁(4)的上槽口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的上槽口和所述第二压合部(203)之间填充柔性发泡胶条(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连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过渡部(202)的径向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星丁骥吕斌黄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华丽美登装饰装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