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727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涉及温室技术领域。该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包括固定于地面之上的温室后墙,所述温室后墙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层框架,所述内层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外层框架,所述内层框架和外层框架之间的前端设置有前墙密闭通道,所述外层框架前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循环储能风机一和循环储能风机二;所述温室后墙的顶部设置有与外层框架相对应的顶部通风框架,所述温室后墙后端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与顶部通风框架相对应的通风驱动机构。通过设计双层式结构设计,不同季节的通风调控性能较好,而且其储能效果更好,在冬季时,可以利用储能机构进行温度调控,不仅更加节能环保,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
,具体为一种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是能透光、保温(或加温),主要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温室系统的设计包括增温系统、保温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0003]温室种植是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温室种植可实现温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智能控制,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温室,但现有温室的结构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温室的多采用单层式结构设计,不同季节的通风调控性能较差,从而进一步导致温度调控效果不理想,而且其储能效果较差,尤其是在冬季,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进行温度调控,既不会实现节能环保,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宜机化生产用温室,包括固定于地面(15)之上的温室后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后墙(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层框架(2),所述内层框架(2)的外侧设置有外层框架(3),所述温室后墙(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外层框架(3)相对应的支撑框架(4),所述外层框架(3)的外侧设置有外保温层(5);所述内层框架(2)和外层框架(3)之间的前端设置有前墙密闭通道(6),所述外层框架(3)的前端设置有底部通风口(7),所述外层框架(3)前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循环储能风机一(8)和循环储能风机二(9);所述温室后墙(1)的顶部设置有与外层框架(3)相对应的顶部通风框架(10),所述温室后墙(1)后端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与顶部通风框架(10)相对应的通风驱动机构(11),所述通风驱动机构(11)包括固定耳(1101),所述支撑框架(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滑轮座(1102),所述温室后墙(1)后端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定位滑轮座(1103),所述固定耳(110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牵引钢丝(1104),所述温室后墙(1)后端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与牵引钢丝(1104)相对应的驱动电机(1105);所述温室后墙(1)的内壁安装有多块太阳能暖气片(12),所述内层框架(2)、外层框架(3)的两端与温室后墙(1)之间均设置有侧保温墙板;所述内层框架(2)顶部的中心安装有喷淋管道(16),所述温室后墙(1)的内壁安装有智能巡视机构(17),所述智能巡视机构(17)包括第一移动导轨(1701)和第二移动导轨(1702),所述第一移动导轨(1701)和第二移动导轨(1702)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滑座(1703),所述温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虹姜鲁艳王国强史慧峰曹新伟刘娜吴乐天王彦刘涛齐新洲孙小丽焦瑞斌肖林刚王瑞马艳宋兵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