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缝嵌塞装置及纵缝嵌塞复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纵缝嵌塞装置及纵缝嵌塞复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制作误差、安装工艺需求等原因导致的缝隙常见于传统与现代建筑结构中,特别是垂直于地面的纵向缝隙,在传统建筑梁-柱榫卯节点与现代建筑装配式结构中广泛存在。带缝工作已成为结构构件的常见工作状态,在漫长的服役周期中,自重、地震荷载等,会增大缝隙;环境因素对于材料的影响,同样会造成上述构件间缝隙增大。如若缝隙较大则会导致构件的连接松动,在地震过程中导致构件的水平摆动甚至扭转,对建筑抗震是极为不利的。尽管一些纵向缝隙会通过添加嵌塞装置予以加固或补强,但类似的装置功能单一,嵌塞效果有限,未能很好地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纵缝嵌塞装置嵌塞效果不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嵌塞效果好、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需求的纵缝嵌塞装置及纵缝嵌塞复位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嵌塞板(1),所述第一嵌塞板(1)上设有多个绞线连接座(2);第二嵌塞板(3),与所述第一嵌塞板(1)相对设置;绞线(4),绕设在绞线连接座(2)上,所述绞线(4)的第一端连接有绞线端座(401),所述绞线端座(401)与所述第二嵌塞板(3)固定连接,所述绞线(4)的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嵌塞板(3)与所述第一嵌塞板(1)之间的空间且连接有绞线收放装置(5),所述绞线收放装置(5)能够收紧及释放所述绞线(4);弹性结构(6),设置有若干组,所述弹性结构(6)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塞板(1)与所述第二嵌塞板(3)之间,且所述弹性结构(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嵌塞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结构(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嵌塞板(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弹性结构(6)对应设置一条所述绞线(4),每组所述弹性结构(6)的第一端的中心设有一个所述绞线连接座(2),每组所述弹性结构(6)的第二端的中心设有一个所述绞线端座(401),所述绞线(4)穿过所述弹性结构(6)的第一端并绕过所述绞线连接座(2)后与所述弹性结构(6)的中轴线共线地穿设在所述弹性结构(6)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6)包括弹簧座(601)和弹簧(602),所述弹簧座(601)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嵌塞板(1)上,所述弹簧(60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弹簧座(601)上,所述弹簧(60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嵌塞板(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座(601)包括环形本体(6011)以及连接在所述环形本体(6011)上的多个支腿(6012),相邻的两个支腿(6012)之间适于所述绞线(4)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端座(401)包括连接座(4011)以及与所述连接座(4011)固定连接的夹具(4012),所述绞线(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夹具(4012)中,所述连接座(4011)与所述第二嵌塞板(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连接座(2)设有中心通孔(201)以及与所述中心通孔(201)贯通的至少两个导向底孔(202),所述导向底孔(202)设在所述绞线连接座(2)的与所述第一嵌塞板(1)相连的一端,所述绞线(4)穿过所述中心通孔(201)及所述导向底孔(202)或者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导向底孔(20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缝嵌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塞板(1)上设有安装孔(101),所述绞线收放装置(5)包括:转动轴(501),所述转动轴(50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01)中,所述绞线(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501)上;驱动结构,与所述转动轴(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潮,王志伟,于洁,邵博,李向前,梁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