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354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锻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火次:步骤11、将7050铝合金铸锭拔长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锻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因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以7050铝合金为代表的Al

Zn

Mg

Cu超高强铝合金综合性能优良,在用于大飞机制造的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制造大梁、桁条、加强框等大型受力结构件。
[0003]目前,铝合金飞机结构件主要采用锻造工艺成形。由于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在飞机构件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主要以增强结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提高结构件的抗应力腐蚀和断裂韧性为技术指标。而材料的性能主要由组织决定,目前原材料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组织问题,所以研究锻造工艺对锻件组织的影响,控制材料组织,对提高7050铝合金锻件的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以避免出现锻件组织不稳定,消除残余铸态组织,进而提升产品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包括:
[0007]第一火次:步骤11、将7050铝合金铸锭拔长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
50%,得到锻坯;步骤12、将锻坯倒棱;步骤13,将倒棱后的锻坯镦粗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50%;步骤14,将镦粗后的锻坯拔长至第一预设尺寸;步骤14的长度方向变形量也在20%

50%;
[0008]第二火次:步骤21、将第一预设尺寸的锻件倒棱;步骤22、将倒棱后的锻件镦粗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50%;步骤23、将镦粗后的锻件拔长至第二预设尺寸,步骤23的长度方向变形量也在20%

50%;第三火次:重复第二火的所有步骤,得到改锻后坯料;
[0009]其中,第一火次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二和第三火次的加热温度;第二火次的加热温度和第三火次的加热温度相同。
[0010]进一步的,在整个锻造出炉转移过程中,要求在50秒范围内完成;第一火次的加热温度范围为(380

460)℃,第二、三火次的加热温度范围为 (360

440)℃;冷料加热保温时间按1.5

2.5min/mm计算;热料回炉保温时间 0.8

1.5min/mm计算。
[0011]进一步的,每个火次的锻造过程要求在2.5

3分钟这一范围内完成,锻造结束后,终锻温度大于等于350℃。
[0012]进一步的,在整个锻造过程中每次送进量≤2/3锤砧。
[0013]进一步的,每锤压下量≤50mm。
[0014]进一步的,压下速度10~15mm/s。
[0015]进一步的,得到改锻后坯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6]将改锻后坯料在锻机上锻至图纸尺寸。
[0017]进一步的,将改锻后坯料在锻机上锻至图纸尺寸,包括:
[0018]第四火次:将改锻后坯料拔长、整形、平除两端鼓肚,为固溶后变形做好准备。
[0019]进一步的,第四火次锻造结束后,终锻温度大于等于350℃。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材料的组织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只有锻件的组织合格才能保证锻件的性能合格,进而保证锻件成品的合格。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前三火次改锻,尤其是增加第一火次的变形温度,可以确保7050原材料从铸锭到锻件成型前,原材料组织基本均匀,材料组织中残余铸态组织基本去除,再通过后续的成型锻造,进一步优化材料组织,在保证锻件的图纸尺寸要求的同时,锻件的力学性能也合格,达到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的匹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1改锻
[0025]1.1本专利技术使用2500t快锻机对铸锭进行锻造。
[0026]1.2材料:7050,锻件下料规格:
[0027]1.3加热:
[0028]1.3.1加热温度:第一火按450℃,第二、三火按420℃执行。
[0029]1.3.2保温时间:冷料加热保温时间按2.0min/mm计算;热料回炉保温时间 1.0min/mm计算。
[0030]1.4锻造生产过程如下:
[0031]1.4.1第一火:拔长至口270
±5×
~550倒棱、镦粗至~

355
×
320
±
10 拔长至口270
±5×
~550。
[0032]1.4.2第二火:口270
±5×
~550倒棱、镦粗至~

355
×
320
±
10拔长至口270
±5×
~ 550。
[0033]1.4.3第三火:重复第二火一次。
[0034]1.5锻造技术要求如下:
[0035]①
锻前锤砧及工夹具接触坯料的部分充分预热至250
±
50℃;
[0036]②
转移时间≤60s(坯料从炉门开启到锻造)
[0037]③
终锻温度≥350℃。
[0038]1.6冷却方式:空冷
[0039]2成型锻造:
[0040]2.1加热:
[0041]2.1.1加热温度:按420℃执行。
[0042]2.1.2保温时间:冷料加热保温时间按2.0min/mm计算;热料回炉保温时间 1.0min/mm计算
[0043]2.2锻造:2500t快锻机(4201007)或16MN自由锻压机(4201009)锻造尺寸:

270
±5×
~500拔长、整形至170
+3
‑0×
270
±3×
≥780(整形,平除两端鼓肚,为固溶后变形做好准备)。
[0044]3热处理(固溶):471℃保温4.5小时水冷。
[0045]固溶后必须在<2小时内立即冷锻,再进行时效处理。
[0046]4冷锻:
[0047]4.1设备:2500t快锻机或16MN自由锻压机,
[0048]4.2要求将锻件尺寸170
+3
‑0;按以下尺寸压制;(压制每次送进量200~260)(173 压至170~16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050铝合金锻件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火次:步骤11、将7050铝合金铸锭拔长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50%,得到锻坯;步骤12、将锻坯倒棱;步骤13,将倒棱后的锻坯镦粗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50%;步骤14,将镦粗后的锻坯拔长至第一预设尺寸;步骤14的长度方向变形量也在20%

50%;第二火次:步骤21、将第一预设尺寸的锻件倒棱;步骤22、将倒棱后的锻件镦粗至长度方向变形量达到20%

50%;步骤23、将镦粗后的锻件拔长至第二预设尺寸,步骤23的长度方向变形量也在20%

50%;第三火次:重复第二火的所有步骤,得到改锻后坯料;其中,第一火次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二和第三火次的加热温度;第二火次的加热温度和第三火次的加热温度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个锻造出炉转移过程中,要求在50秒范围内完成;第一火次的加热温度范围为(380

460)℃,第二、三火次的加热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文唐军刘珂妮牛伟鹏黄蓓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