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散热保护箱,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风扇、过滤网、第一转轴等,第一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第一风扇,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风扇的下侧,第一支撑板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风扇和制冷管开启,能够对第一支撑架内的空气进行制冷,从而对第一支撑架内部进行降温,同时第二风扇能够将制冷的空气吹向电池,从而对电池进行降温。行降温。行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散热保护箱,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储存都需要使用高性能的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大电流的充电和放电会导致蓄电池内部升温使电池温度超出其正常的使用温度,甚至造成电池破裂、漏液、起火和爆炸,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对电池进行保护,都会使用到电池散热保护箱,由于现有的电池散热保护箱散热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从而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0003]专利申请CN212136504U,授权公告日为20201211,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放置板、下散热组件、侧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上散热组件和散热扇;保护罩前端敞口;放置板滑动设置在保护罩的下端;下散热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底端;侧夹持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左右两侧;上夹持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上端;上散热组件设置在上夹持组件上;散热扇设置在保护罩的后端。本专利技术设置保护罩、侧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电池主体被固定牢固,并在电池受到振动、撞击时提供缓冲作用,有效保障了电池主体的安全;设置下散热组件和上散热组件进行热量传导,散热扇从电池主体的背后送风,并与保护罩的敞口形成对流,加快了电池主体、下散热组件和上散热组件的散热,最终实现电池主体的快速降温。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快速的对电池进行散热,但是上述专利电池散发的热量容易传给其他部件,使得上述专利的内部温度还是比较高,难以降下来。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大部分现有的新能源电池散热保护装置对电池进行散热时,内部的温度难以降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风扇、过滤网、第一转轴、第一活动板、磁铁、固定机构、降温机构、防护机构和收卷机构,第一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第一风扇,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风扇的下侧,第一支撑板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均设有用于调节空气量进入的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均与第一支撑板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板前后两侧的上部均设有磁铁,磁铁均与第一支撑板接触,第一支撑架内底部中间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架内底部设有用于对电池降温的降温机构,第一支撑架上部设有用于防止冷气散去的防护机构,固定机构上设有收卷机构。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电机、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平皮带、第二活动板和第一吸热铜板,第一支撑架内底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内
底部右侧中部设有电机,第二支撑架右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下侧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支撑架左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下侧与第一丝杆下侧均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二支撑架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左侧与第二丝杆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右侧与第一丝杆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顶部设有第一吸热铜板。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降温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板、第二风扇、第二转轴、第三活动板、第一扭簧和制冷管,第一支撑架内底部左右两侧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扇,第二支撑板左右两侧的中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三活动板,第三活动板上部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均绕在同侧的第二转轴上,第一支撑架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制冷管。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护机构包括有第四活动板、第三转轴、第二扭簧、第四转轴、第五活动板和第三扭簧,第一支撑架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设有第四活动板,第四活动板挡住第一支撑架的顶部,第四活动板后部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均绕在第三转轴上,第四活动板内侧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均设有第五活动板,第五活动板挡住第四活动板的中部,第五活动板外侧与第四活动板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三扭簧,第三扭簧均绕在同侧的第四转轴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收卷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板、第五转轴、第一活动杆、第四扭簧、第一支撑柱、第六转轴、全齿轮、第七转轴、锥齿轮、收线轮和拉绳,第二支撑架下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上均设有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板向下移动时会与第一活动杆接触,第一活动杆左右两侧与第三支撑板之间均设有第四扭簧,第四扭簧均绕在同侧的第五转轴上,第二支撑架前后两侧的下部均左右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柱,横向同侧的第一支撑柱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六转轴,第六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全齿轮,全齿轮均与同侧的第一活动杆啮合,第二支撑架前后两侧的下部均左右对称转动式设有第七转轴,第七转轴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下侧,第七转轴上侧与第六转轴左右两侧均设有锥齿轮,同侧的锥齿轮均相互啮合,第七转轴下侧均设有收线轮,收线轮上均绕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三活动板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按压机构,按压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活动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弹簧、第三活动杆、第二支撑柱、第八转轴、第四活动杆和第五扭簧,第一支撑架内底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之间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杆,第三活动板转动时会与第二活动杆接触,第一支撑杆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外侧下部与同侧的第二活动杆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绕在同侧的第一支撑杆上,横向同侧的第二支撑杆上部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接触,第一支撑架内部前后两侧的中部均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柱,同侧的第二支撑柱之间均转动式设有第八转轴,第八转轴上均设有第四活动杆,第四活动杆下部均与同侧的第三活动杆滑动式连接,第四活动杆左右两侧的中部与同侧的第二支撑柱之间均设有第五扭簧,第五扭簧均绕在同侧的第八转轴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对电池吸收热量的吸热机构,吸热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吸热铜板,第二支撑架前后两侧均间隔设有四个第三支撑杆,同侧的第三支撑杆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活动杆在转动时会
与第四支撑板接触,第四支撑板内侧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均设有四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绕在同侧的第三支撑杆上,第四支撑板内侧均设有第二吸热铜板。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下部开有方形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显著进步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电池放置在第一吸热铜板上,通过第一风扇开启,使第一风扇将空气吹向电机,从而能够对电池进行散热,方便人们使用。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风扇和制冷管开启,能够对第一支撑架内的空气进行制冷,从而对第一支撑架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包括有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板(2)、第一风扇(3)、过滤网(4)、第一转轴(5)、第一活动板(6)和磁铁(7),第一支撑架(1)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架(1)下部中间设有第一风扇(3),第一支撑架(1)下部中间设有过滤网(4),过滤网(4)位于第一风扇(3)的下侧,第一支撑板(2)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上均设有用于调节空气量进入的第一活动板(6),第一活动板(6)均与第一支撑板(2)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板(2)前后两侧的上部均设有磁铁(7),磁铁(7)均与第一支撑板(2)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机构(8)、降温机构(9)、防护机构(10)和收卷机构(11),第一支撑架(1)内底部中间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固定机构(8),第一支撑架(1)内底部设有用于对电池降温的降温机构(9),第一支撑架(1)上部设有用于防止冷气散去的防护机构(10),固定机构(8)上设有收卷机构(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其特征在于,固定机构(8)包括有第二支撑架(81)、电机(82)、第一丝杆(83)、第二丝杆(84)、平皮带(85)、第二活动板(86)和第一吸热铜板(87),第一支撑架(1)内底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81),第一支撑架(1)内底部右侧中部设有电机(82),第二支撑架(81)右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一丝杆(83),第一丝杆(83)下侧与电机(8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支撑架(81)左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二丝杆(84),第二丝杆(84)下侧与第一丝杆(83)下侧均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85),第二支撑架(81)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板(86),第二活动板(86)左侧与第二丝杆(84)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86)右侧与第一丝杆(83)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86)顶部设有第一吸热铜板(8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其特征在于,降温机构(9)包括有第二支撑板(91)、第二风扇(92)、第二转轴(93)、第三活动板(94)、第一扭簧(95)和制冷管(96),第一支撑架(1)内底部左右两侧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板(91),第二支撑板(91)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风扇(92),第二支撑板(91)左右两侧的中部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93),第二转轴(93)上均设有第三活动板(94),第三活动板(94)上部与第二支撑板(91)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一扭簧(95),第一扭簧(95)均绕在同侧的第二转轴(93)上,第一支撑架(1)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制冷管(9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其特征在于,防护机构(10)包括有第四活动板(101)、第三转轴(102)、第二扭簧(103)、第四转轴(104)、第五活动板(105)和第三扭簧(106),第一支撑架(1)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102),第三转轴(102)上设有第四活动板(101),第四活动板(101)挡住第一支撑架(1)的顶部,第四活动板(101)后部与第一支撑架(1)之间设有两个第二扭簧(103),第二扭簧(103)均绕在第三转轴(102)上,第四活动板(101)内侧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四转轴(104),第四转轴(104)上均设有第五活动板(105),第五活动板(105)挡住第四活动板(101)的中部,第五活动板(105)外侧与第四活动板(101)之间均设有两个第三扭簧(106),第三扭簧(106)均绕在同侧的第四转轴(104)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其特征在于,收卷机构(11)包括有第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小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