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墙体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墙板的安装施工中,大多采用塔吊吊装,然后在下降至一米处时停止下降,通过人工对墙板进行定位,然后再进行缓慢下降,使得墙板上的插接孔与连接筋插接固定。
[0003]虽然对于装配式的建筑的墙体结构,塔吊墙板和人工操作进行已经完成装配的墙体和待装配的墙体之间的外伸钢筋和钢筋孔之间的定位连接,是现有能够适应大多数墙体吊装安装的方式,但是由于钢筋孔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底部,在进行最后的外伸钢筋和钢筋孔之间的定位连接时,需要人工进行定位,而这其中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
[0004]由于墙体本身的重量较大,即使有塔吊的辅助,人工也很难维持墙体在连接时的稳定以及进行精细化的位置调整,那么在墙体装配连接时需要多个人工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基座(1),连接在所述移动基座(1)底部上的探头定位组件(2)以及安装在所述移动基座上部的扶正组件(3);所述探头定位组件(2)包括沿水平方向连接在所述移动基座(1)上的第一伸缩杆(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杆(21)远离所述移动基座上的图像传感组件,所述第一伸缩杆(21)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组件水平延伸至已装配完成的墙体的外伸钢筋中;所述扶正组件(3)包括沿水平方向安装在在所述移动基座(1)上的第二伸缩杆(31),所述第二伸缩杆(31)远离所述移动基座(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待装配的墙体的底边中间位置进行连接的可控夹持组件(32),所述第二伸缩杆(31)的杆身上连接有呈镜像对称的两个角度施力件(33),所述角度施力件(33)与所述第二伸缩杆(31)之间存在夹角,所述角度施力件(33)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杆(31)的端部与装配式墙体连接,两个所述角度施力件(33)用于对待装配的墙体进行相对方向上的牵引;其中,所述图像传感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图像传感组件所在位置的已装配完成的墙体的外伸钢筋竖直向上的图像数据以此进一步获得已装配完成的墙体的外伸钢筋与待装配的墙体的底部的钢筋连接孔之间的偏差,并计算获得两个所述角度施力件(33)以及所述第二伸缩杆(31)对于待装配的墙体的牵引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基座(1)包括井字形的底架(101)以及竖直安装在所述底架(101)中间的柱状固定座(102),所述柱状固定座(102)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水平安装所述第二伸缩杆(31)的径向开槽(103),所述柱状固定座(102)的内部轴向安装有纵向伸缩缸(104),且所述纵向伸缩缸(104)的活塞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31);所述第二伸缩杆(31)远离所述可控夹持组件(32)的另一端铰接有角度支架(105),所述角度支架(105)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杆(31)的端部通过固定环(106)连接在所述柱状固定座(102)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伸缩杆(21)端部的十字板(22),所述十字板(22)的表面分布有摄像头(23),所述摄像头(23)用于获取所述十字板(22)所在位置的已装配的墙体的外伸钢筋竖直向上的图像数据以及靠近已装配的墙体的外伸钢筋竖直向上范围内的所述待装配的墙体底部表面的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智能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板(22)包括主板体(231)以及铰接在所述主板体(231)两侧中间的副板体(232),所述主板体(231)和所述副板体(232)的端部表面上均设置有两个摄像头(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福,王俊杰,蔡小宁,陈思雨,赵桂,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