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69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设有出料口;主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轴、设置于所述主搅拌轴上的主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搅拌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主搅拌器用于搅拌物料;副搅拌器,所述副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所述副搅拌器包括副搅拌轴、设置于所述副搅拌轴上的副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副搅拌器用于搅拌物料;其中,所述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副搅拌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器升降。所述副搅拌器升降。所述副搅拌器升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反应釜
,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用来完成水解、中和、结晶、蒸馏、蒸发、烃化、聚合等工艺过程的一种压力容器,其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及其它复合材料。其中,反应釜搅拌器作为反应设备中的核心器件。在反应釜进行物料混合反应的过程中,通过搅拌器与不锈钢轴的旋转,从而进行搅拌反应的过程。
[0003]但是现有的搅拌器在使用过程只能在同一水平高度转动,无法调节高度,若搅拌器位置过高就无法对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若搅拌器位置过低,遇到粘度较大的物料时,会造成底部搅拌充分,上部物料运动缓慢甚至是不动的状况,易造成反应失败。
[0004]公开号为:CN203002377U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搅拌器可升降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包括圆筒状筒体、连接到该筒体上边缘的上封头以及连接到该筒体下边缘的下封头,所述釜体上设置物料进口及物料出口,所述上封头上连接支架装置;搅拌器,其容放在所述釜体内,所述搅拌器包括与所述筒体中心轴线同心设置的主轴,以及连接到所述主轴上、随其转动、且在水平方向上彼此分开的桨叶;驱动装置,其支承于所述支架装置上,包括与所述主轴的一端相连的转动驱动装置以及位于所述主轴旁侧与所述主轴相连的升降驱动装置。
[0005]所述专利通过增加一度升降驱动装置,可以使搅拌器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还能以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不仅使同一高程的物料溶剂充分混合,而且不同高程之间的物料溶剂也能充分混合,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无法对悬浮于液面的物料进行处理,而且还是存在不少无法搅拌到的区域,使搅拌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能够解决搅拌器搅拌不够充分的问题。
[0007]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设有出料口;主搅拌器,所述主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轴、设置于所述主搅拌轴上的主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搅拌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主搅拌器用于搅拌物料;副搅拌器,所述副搅拌器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所述副搅拌器包括副搅拌轴、设置于所述副搅拌轴上的副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轴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副搅拌器用于搅拌物料;其中,所述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副搅拌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器升降。
[0008]采用上述的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带动副搅拌器升降,同时,主搅拌器在反应釜本体内运作,从而使反应釜本体内上下的物料可以充分混合,而且采用可以升降的副搅拌器还可以将漂浮与液面的物料迅速压入物料本体中,使上部的物料和中部以
及底部的物料充分混合,使搅拌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一侧,所述电动升降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呈Y型,所述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底部,且所述支撑底座的三个端部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均设有加强筋;其中,所述电动升降杆与控制器电连接,且电动升降杆还与外置变压器电连接。
[0010]通过设有电动升降杆,可以对设置于电动升降杆上的连接杆进行抬升和下降,连接杆带动第二电机上升和下降,从而达成副搅拌器的上升和下降,对反应釜本体内部进行充分搅拌,其中,Y型支撑底座的设置可以对电动升降杆起到支撑作用,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提高支撑底座与电动升降杆之间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其次,电动升降杆通过外置变压器获得电能,而且与电动升降杆连接的控制器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使用者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升降杆运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轴设位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中心的轴线上,所述副搅拌轴位于所述主搅拌轴的一侧,且所述副搅拌轴与所述主搅拌轴之间互不接触。
[0012]可以有效防止副搅拌轴升降时与主搅拌轴发生碰撞,而且,副搅拌轴升降时,其端部的副搅拌叶也不会与主搅拌叶碰撞,可以有效保护主搅拌轴以及副搅拌轴。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叶包括:第一搅拌部,所述第一搅拌部设置于所述主搅拌轴底部,所述第一搅拌部包括第一安装环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环两侧的弧形部;第二搅拌部,所述第二搅拌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部上方,所述第二搅拌部包括第二安装环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搅拌部两侧的叶片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第二安装环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主搅拌轴上,且所述第一安装环与所述第二安装环与所述主搅拌轴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0014]第一搅拌部与第二搅拌部与主搅拌轴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进行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二安装环和第一安装环套设在主搅拌轴上,在通过紧固件固定即可,需要拆卸时也只需要将紧固件取下即可拆卸,这里的紧固件优选螺栓,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可以便于对主搅拌叶的清洗,保证主搅拌叶上不遗留残液而影响下次对物料的搅拌,其中,通过设有弧形部,可以对反应釜本体的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有利于使物料搅拌更加充分,通过设有叶片部,可以提高搅拌速度。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部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均匀设置于所述弧形部上。
[0016]通过在弧形部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可以有效减小弧形部在搅拌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搅拌速度,提升了搅拌时的稳定性。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有移动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带动副搅拌器升降,同时,主搅拌器在反应釜本体内运作,从而使反应釜本体内上下的物料可以充分混合,而且采用可以升降的副搅拌器还可以将漂浮与液面的物料迅速压入物料本体中,使上部的物料和中部以及底部的物料充分混合,使搅拌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搅拌效果;
[0019]2、通过将第一搅拌部与第二搅拌部与主搅拌轴之设为可拆卸连接,进行安装时,只需要将第二安装环和第一安装环套设在主搅拌轴上,在通过紧固件固定即可,需要拆卸时也只需要将紧固件取下即可拆卸,这里的紧固件优选螺栓,快速的安装和拆卸可以便于
对主搅拌叶的清洗,保证主搅拌叶上不遗留残液而影响下次对物料的搅拌;
[0020]3、通过设有弧形部,并在弧形部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可以有效减小弧形部在搅拌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搅拌速度,提升了搅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移动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为:100、反应釜本体;110、进料口;120、出料口;200、主搅拌器;210、主搅拌轴;220、第一电机;230、第一搅拌部;231、第一安装环;232、弧形部;233、通孔;240、第二搅拌部;241、第二安装环;242、叶片部;250、紧固件;300、副搅拌器;310、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本体(100),所述反应釜本体(100)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本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10),所述反应釜本体(100)底部设有出料口(120);主搅拌器(200),所述主搅拌器(200)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00)内,所述主搅拌器(200)包括主搅拌轴(210)、设置于所述主搅拌轴(210)上的主搅拌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主搅拌轴(210)转动的第一电机(220),所述主搅拌器(200)用于搅拌物料;副搅拌器(300),所述副搅拌器(300)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00)内,所述副搅拌器(300)包括副搅拌轴(310)、设置于所述副搅拌轴(310)上的副搅拌叶(320)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轴(310)转动的第二电机(330),所述副搅拌器(300)用于搅拌物料;其中,还包括移动装置(400),所述移动装置(400)与所述副搅拌器(300)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副搅拌器(300)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器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400)包括:电动升降杆(410),所述电动升降杆(410)设置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00)的一侧,所述电动升降杆(410)的顶部设有连接杆(411),所述连接杆(4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330)连接;支撑底座(420),所述支撑底座(420)呈Y型,所述支撑底座(420)设置于所述电动升降杆(410)的底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胡涂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