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圆偏振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57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圆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所述光学膜的厚度薄且适合连续生产性,并且在作为圆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中时,抑制正面方向及倾斜方向上的黑色的着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膜依次具有长条支承体、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及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长条支承体的厚度为10~45μm,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以厚度方向为螺旋轴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固定而成的层,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各光学各向异性层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各光学各向异性层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各光学各向异性层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膜、圆偏振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圆偏振片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具有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适用于显示装置的防反射膜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补偿膜等各种用途中。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具有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的2种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相位差片。
[0004]以往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96074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各种装置中均要求薄型化,对在装置内使用的部件也要求薄型化。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相位差片形成于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的支承体上,这些包括支承体的层叠体的厚度并不一定满足目前薄型化的要求,需要进行改善。
[0009]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形成相位差片时,在支承体上形成取向膜并实施规定角度的摩擦处理,但是该角度相对于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为

94
°
等有时相对于长度方向为大致正交方向。在这种摩擦处理的角度下,无法以卷对卷的方式连续地进行摩擦处理。
[0010]并且,在制作圆偏振片时,以使偏振器的吸收轴与相位差片的面内慢轴成为规定角度的方式进行贴合。若考虑生产性,则优选能够将长条状的偏振器与长条状的相位差片以卷对卷的方式连续地贴合来制造圆偏振片。相对于此,首先,通常,长条状的偏振器在其长度方向上配置有吸收轴的情况较多。并且,即使使用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在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实施了摩擦处理的支承体而能够形成长条状的相位差片,长条状的相位差片的面内慢轴也容易成为与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位置。因此,即使将这种长条状的相位差片与长条状的偏振器以卷对卷的方式连续地贴合,也无法制作偏振器的吸收轴与相位差片的面内慢轴以所期望的角度配置的圆偏振片。
[0011]即,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相位差片中,摩擦处理本身难以以卷对卷的方式实施,并且也不适合与偏振器贴合,因此连续生产性差。以下,“适合连续生产性”表示能够以卷对卷的方式连续地实施摩擦处理,并且为了制造满足所期望的角度关系的偏振片,能够以卷对卷的方式连续地实施偏振器的贴合。
[0012]而且,光学各向异性层有时用作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的反射防止用圆偏振片的部件,在具有圆偏振片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在从正面方向及倾斜方向辨识时,要求抑制如在黑色中混合了其他颜色的色调(黑色的着色)的产生。
[0013]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其厚度薄且适合连续生产
性,并且在作为圆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中时,抑制正面方向及倾斜方向上的黑色的着色。
[0014]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圆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0015]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6]本专利技术人等对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0017](1)一种光学膜,其依次具有长条支承体、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及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
[0018]长条支承体的厚度为10~45μm,
[0019]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
[0020]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以厚度方向为螺旋轴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固定而成的层,
[0021]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
[0022]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所形成的角度为5~50
°

[0023]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与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平行,
[0024]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的扭曲角度为90
±
30
°

[0025]在从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侧朝向长条支承体侧观察时,在以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顺时针旋转5~50
°
的情况下,以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为基准,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顺时针旋转,
[0026]在从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侧朝向长条支承体侧观察时,在以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逆时针旋转5~50
°
的情况下,以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为基准,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逆时针旋转,
[0027]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140~220nm,
[0028]在波长550nm下测量的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折射率各向异性Δn与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厚度d之积Δnd的值为140~220nm,
[0029]在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为棒状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0~10nm,并且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的厚度方向的延迟为

120~

20nm,
[0030]在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为0~10nm,并且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下的厚度方向的延迟为20~120nm。
[0031](2)根据(1)所述的光学膜,其中,在长条支承体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之间实质上未配置有取向膜。
[0032](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中,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所形成的角度为10~25
°

[0033](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其中,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均匀取向的棒状液晶化合物固定而成的层。
[0034](5)一种圆偏振片,其具有(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和偏振器。
[0035](6)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有(5)所述的圆偏振片。
[0036]专利技术效果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光学膜,其厚度薄且适合连续生产性,并且在作为圆偏振片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中时,抑制正面方向及倾斜方向上的黑色的着色。
[0038]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圆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的第1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的例。
[0040]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膜的第1实施方式之一的方式中的、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与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及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各自的面内慢轴的关系的图。
[0041]图3是表示从图1中的白色箭头的方向观察时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膜,其依次具有长条支承体、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及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所述长条支承体的厚度为10~45μm,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为将以厚度方向为螺旋轴的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固定而成的层,所述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为使用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所述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所形成的角度为5~50
°
,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与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平行,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所述扭曲取向的液晶化合物的扭曲角度为90
±
30
°
,在从所述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侧朝向所述长条支承体侧观察时,在以所述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顺时针旋转5~50
°
的情况下,以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为基准,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与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顺时针旋转,在从所述第3光学各向异性层侧朝向所述长条支承体侧观察时,在以所述长条支承体的长度方向为基准,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慢轴逆时针旋转5~50
°
的情况下,以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所述第1光学各向异性层侧的表面上的面内慢轴为基准,所述第2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口聪吉田慎平高桥勇太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