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23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包括若干个小柔膜袋组成的柔膜袋本体,小柔膜袋内设有工字型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第二填充腔上面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端连通,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均设有加固机构,加固机构包括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四角处设有的第一套筒,小柔膜袋前后侧面竖向设有若干个立杆,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每组限位结构包括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的套环,同排的第一套筒和相邻的套环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杆,立杆外侧面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之间套接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设有能够容纳固定杆的第三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快速填充大大提高填充效率,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


[0001]本技术涉及矿山采空区充填
,具体是指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

技术介绍

[0002]井下用柔膜阻燃填充袋(以下简称柔膜袋)在我国多家脆弱性顶板、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成功应用。柔膜袋可根据工作面采高灵活调整沿空留巷充填高度,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尤其在倾斜、急倾斜煤层回采工作面表现更为突出;柔膜袋充填后,因混凝土外侧被膜袋包裹,墙体表面不易出现片落等现象,墙体留设质量较好。现有的单个柔膜袋体积较大,在填充起来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此填充的时间内,便无法有效的支撑墙体顶面,矿下墙体顶面长时间悬空,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快速填充大大提高填充效率的间隔式注浆柔膜袋。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包括若干个小柔膜袋组成的柔膜袋本体,所述小柔膜袋内设有工字型第一填充腔,所述小柔膜袋内且位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两侧面设有第二填充腔,所述第二填充腔上面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自由端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端连通,所述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下端中间处连通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延伸出小柔膜袋,所述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均设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四角处设有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相远离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小柔膜袋前后侧面竖向设有若干个立杆,所述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每组限位结构包括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的套环,所述限位结构分别靠近小柔膜袋上下端,同排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相邻的套环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杆,所述弧形连接杆对称设置,所述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且位于弧形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套接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有能够容纳固定杆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与相邻小柔膜袋的固定杆配合插接,所述小柔膜袋外侧面设有耐磨防滑结构。
[000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产品将传统的大体积的柔膜袋改为由若干个小柔膜袋组成,这样在填充的回收,首先填充工字型第一填充腔,这就能将柔膜袋本体快速填充立起,然后将弧形连接杆穿在同排的第一套筒和相邻的套环之间,固定杆穿在中端的第三套筒之间,这便将小柔膜袋支撑起,达到快速支撑矿下墙体顶面,然后继续当工字型第一填充腔填充完成,多余的浆液才会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端流向两侧的第二填充腔,便将整个柔膜袋本体充实起来,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
[0006]进一步地,所述耐磨防滑结构包括小柔膜袋外侧面设有的编织层,所述编织层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耐磨橡胶凸体,耐磨增加摩擦,能够与矿下墙面紧密接触。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荧光条,方便给暗黑的矿下通道
做指引。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层为涤纶长丝编织而成,结实耐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杆、套环、弧形连接杆均套接有针织胶管,针织胶管由内外胶层和骨架层组成,骨架层的材料可用棉纤维、各种合成纤维、碳纤维或石棉、钢丝等,不受外界环境的损伤和侵蚀。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耐磨橡胶凸体为T字型,增加耐磨性能。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小柔膜袋之间缝制连接,小柔膜袋连接处便不需要加耐磨橡胶凸体和荧光条了。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如图所示:1、小柔膜袋,2、柔膜袋本体,3、工字型第一填充腔,4、第二填充腔,5、连通管,6、注浆口,7、加固机构,8、第一套筒,9、立杆,10、套环,11、弧形连接杆,12、第二套筒,13、固定杆,14、第三套筒,15、编织层,16、耐磨橡胶凸体,17、荧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结合附图1、图2、图3,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包括若干个小柔膜袋1组成的柔膜袋本体2,所述小柔膜袋1内设有工字型第一填充腔3,所述小柔膜袋1内且位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3两侧面设有第二填充腔4,所述第二填充腔4上面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自由端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3端连通,所述工字型第一填充腔3下端中间处连通设有注浆口6,所述注浆口6延伸出小柔膜袋1,所述小柔膜袋1前后侧面均设有加固机构7,所述加固机构7包括小柔膜袋1前后侧面四角处设有的第一套筒8,所述第一套筒8上下相远离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小柔膜袋1前后侧面竖向设有若干个立杆9,所述立杆9远离小柔膜袋1的侧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每组限位结构包括立杆9远离小柔膜袋1的侧面设有的套环10,所述限位结构分别靠近小柔膜袋1上下端,同排所述的第一套筒8和相邻的套环10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杆11,小柔膜袋上下两端的第一套筒配合弧形连接杆弯曲弧形,自身也对称倾斜,套环位于第一套筒之间,这样便于弧形连接杆形成弧形状,所述弧形连接杆11对称设置,所述立杆9远离小柔膜袋1的侧面且位于上下的弧形连接杆11之间设有第二套筒12,所述第二套筒12之间套接设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一端设有能够容纳固定杆13的第三套筒14,所述第三套筒14与相邻小柔膜袋1的固定杆13配合插接,所述小柔膜袋1外侧面设有耐磨防滑结构。
[0018]所述耐磨防滑结构包括小柔膜袋1外侧面设有的编织层15,所述编织层15远离小柔膜袋1的侧面设有耐磨橡胶凸体16。
[0019]所述编织层15远离小柔膜袋1的侧面设有荧光条17。
[0020]所述编织层15为涤纶长丝编织而成。
[0021]所述立杆9、套环10、弧形连接杆11均套接有针织胶管。
[0022]所述耐磨橡胶凸体16为T字型。
[0023]相邻的小柔膜袋1之间缝制连接。
[0024]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产品将传统的大体积的柔膜袋改为由若干个小柔膜袋组成,这样在填充的回收,首先填充工字型第一填充腔,这就能将柔膜袋本体快速填充立起,然后将弧形连接杆穿在同排的第一套筒和相邻的套环之间,固定杆穿在小柔膜袋中端的第三套筒之间,然后将相邻的小柔膜袋的套筒与固定杆再插接,这便将小柔膜袋支撑起,达到快速支撑矿下墙体顶面,而当工字型第一填充腔填充完成,多余的浆液才会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端流向两侧的第二填充腔,便将整个柔膜袋本体充实起来,确保墙体接顶效果良好;先注入浆液,在将弧形杆和固定杆将立杆支撑起来,目的是便于弧形杆和固定杆的组装,而且本技术产品便于拆卸,方便收纳和运输。
[0025]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式注浆柔膜袋,包括若干个小柔膜袋组成的柔膜袋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柔膜袋内设有工字型第一填充腔,所述小柔膜袋内且位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两侧面设有第二填充腔,所述第二填充腔上面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自由端与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上端连通,所述工字型第一填充腔下端中间处连通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延伸出小柔膜袋,所述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均设有加固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小柔膜袋前后侧面四角处设有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上下相远离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小柔膜袋前后侧面竖向设有若干个立杆,所述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每组限位结构包括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设有的套环,所述限位结构分别靠近小柔膜袋上下端,同排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相邻的套环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杆,所述弧形连接杆对称设置,所述立杆远离小柔膜袋的侧面且位于弧形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峰峰志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