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06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3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若是,则由SIM卡应用管理平台通过BIP网关,采用BIP通道对所述用户的SIM卡应用进行管理。可见,本申请通过BIP网关建立网络数据高速通道,从而有效增加与SIM卡交互的报文长度,提高短消息传输速率,降低丢包率。包率。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0001]本文件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信运营商推出了种类繁多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应用等数据增值业务,用户服务识别模块(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USIM)卡片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和繁琐,用户需要换卡才能使用推出的新卡应用,这种限制大大延缓了各种SIM卡应用的推出速度和推广效果,因此需要有效的远程管理用户卡的手段,可便捷升级更新用户USIM卡应用,避免频繁换卡给用户和公司带来的巨大成本。
[0003]传统SIM卡应用管理交互一般采用基于短消息方式的空中下载技术(Ovwe The Air,OTA)的远程管理技术,传统的OTA系统使用点对点短消息SMS-PP承载方式进行SIM卡的应用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对手机智能卡(SIMToolKit,STK)卡内置菜单进行更新,实现对用户识别应用发展工具(SIM Tool Kit,STK)卡菜单的个性化设置,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SP)可以方便低成本地进行新业务的快速推广,运营商也可以对SP业务进行统一快捷的管理。但是,传统SIM卡应用管理交互方式一方面受短消息的技术特点限制,每条短消息报文最大长度为140字节,而且短消息数据传输速率仅为300bit/s;另一方面受传输速率的限制,原有的业务模式较单一,大多是信息点播式的业务,实时性不高;再一方面,短消息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模式,报文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加可靠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通过BIP网关建立网络数据高速通道,从而有效增加与SIM卡交互的报文长度,提高短消息传输速率,降低丢包率。
[0006]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包括:
[0007]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
[0008]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
[0009]若是,则由SIM卡应用管理平台通过BIP网关,采用BIP通道对所述用户的SIM卡应用进行管理。
[0010]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装置,包括:
[001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
[0012]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
[0013]处理模块,用于若SIM卡具备BIP通道能力,则由SIM卡应用管理平台通过BIP网关,采用BIP通道对所述用户的SIM卡应用进行管理。
[0014]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
[0015]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下动作:
[0016]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
[0017]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
[0018]若是,则由SIM卡应用管理平台通过BIP网关,采用BIP通道对所述用户的SIM卡应用进行管理。
[0019]本说明书的上述任一实施例,通过BIP网关建立网络数据高速通道,由SAM平台对接BIP网关,实现通过BIP安全通道对SIM卡进行管理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与SIM卡交互的报文长度,提高短消息传输速率,降低丢包率。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a-图2d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管理请求的发起方式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SIM卡管理过程中的交互流程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功能架构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件保护的范围。
[0028]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9]图1为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由可信任服务管理(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TSM)平台或超级SIM卡应用管理平台(SAM平台)执行,参见图1,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30]步骤102、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
[0031]其中,SIM卡应用是手机系统中的系统组件,当读取到有SIM卡的时候一般会直接显示,这是SIM卡自带的功能;所述管理请求包括SIM卡空间的管理请求和/或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所述SIM卡空间的管理至少包括:安全域(Security Domain,SD)的创建、删除及密钥更新,所述SIM卡应用的管理至少包括:SIM卡应用的下载、删除、更新。
[0032]需要说明的是,SIM卡应用从是否出厂预置维度区分,可分为两类:一是出厂预置的卡应用,如SIM盾、SIMeID、SIM快捷认证、白卡写卡应用;另一类是出厂未预置的,如、e公
民、SIM车钥匙、SIM门禁、SIM一卡通等。对于出厂预置的卡应用,可以通过BIP通道进行卡应用更新、升级;对于出厂未预置的卡应用,可以从超级SIM卡应用管理平台(SAM平台)或TSM平台查阅选择,通过BIP通道下载安装。
[0033]下面对用户发起请求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4]步骤102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为:
[0035]用户主动发起请求,如由用户侧发起下载需求,所述管理请求为用户通过预设卡应用管理入口发起的管理SIM卡应用的请求。具体可以示例为:
[0036]用户在业务端发起卡应用更新、下载请求,如通过银行客户端APP、飞信、超级SIM管理平台的APP、公众号、PC网页发起更新/下载超级SIM卡应用的请求,该APP判断用户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若具备BIP通道,则通过BIP通道删除原有版本的卡应用(若有),下载安装新版本的卡应用;若不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P网关的SIM卡应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若是,则由SIM卡应用管理平台通过BIP网关,采用BIP通道对所述用户的SIM卡应用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请求为用户通过预设卡应用管理入口发起的管理SIM卡应用的请求;或者,所述管理请求为用户响应业务平台发送的SIM卡应用更新提示发起的管理SIM卡应用的请求,所述SIM卡应用更新提示中携带卡应用管理入口的相关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应用管理入口包括:APP、网页、短信端口;所述管理请求为通过集成SIM卡应用管理平台SAM平台的SDK的第三方业务APP连接SAM平台发起的;或者,所述管理请求为通过SAM平台的自有APP发起的;或者,所述管理请求为通过PC端网页登录SAM平台的WEB页面,或通过SIM盾公众号H5页面发起的;所述管理请求为基于卡应用的管理指令码从短信端口发起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包括:若用户请求管理的SIM卡应用发布于一级TSM平台,则由所述一级TSM平台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其中,所述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包括:由所述一级TSM平台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或者,由所述一级TSM平台向SAM平台查询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BIP通道能力。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包括:若用户请求管理的SIM卡应用发布于SAM平台,则由所述SAM平台接收用户发起的SIM卡应用的管理请求;其中,所述验证所述用户的SIM卡是否具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湘庄严蒋周良吕宁余国斌郑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