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82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包括种植大棚,种植大棚包括棚体,棚体的顶部安装有防鸟网,棚体底部的设置有种植垄,种植垄上安装有种植组件和灌溉组件,种植垄的上方高于钢丝绳处安装有横梁,横梁上等阵列的安装有多个白炽灯,横梁的两端的上方的棚体的框架内安装有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推杆与横梁的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有效提高了火龙果的种植密度,稳固了钢丝绳的支撑作用,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提出了利用白炽灯的补光措施,覆盖防鸟网的措施有效防止了果实损伤,同时雨天时可收集雨水到蓄水池内,将雨水有效利用,本装置操作简单,一步到位,成本低廉,利于推广。利于推广。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水果种植
,特别是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火龙果的种植模式已经从传统的露地种植转变为了设施栽培,水泥柱种植,水泥柱间距大,种植密度低,由此衍生出来的水泥柱+钢丝绳装置,种植密度有所提高,但是钢丝绳的稳定性不强,达不到支撑作用,此外传统的灌溉方式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浇灌,灌溉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有效提高了火龙果的种植密度,稳固钢丝绳的支撑作用,使用水肥一体化灌溉。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以下方案实现:提供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包括种植大棚,所述种植大棚包括多个并排安装在一起的棚体,所述棚体的顶部安装有防鸟网,所述棚体底部的地面上设置有种植垄,所述种植垄上安装有种植组件和灌溉组件,所述种植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三角铁、钢丝绳、支撑架,所述第一立柱安装在所述种植垄的头部和尾部,两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等距离的安装多根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都通过所述三角铁插入到所述种植垄内,位于种植垄头部和尾部的第一立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有所述支撑架,所述钢丝绳的头部固定在位于所述种植垄前部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钢丝绳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尾部固定在所述种植垄后部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有多根交叉安装的竹竿,所述竹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竹竿的底部插入到所述种植垄内;所述灌溉组件包括供水管和喷淋管,所述供水管铺设在所述种植垄内,所述喷淋管等阵列的垂直安装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喷淋管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头,所述种植垄的上方高于所述钢丝绳处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等阵列的开设有多个T型安装槽,所述T型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杆上套设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的底部安装有白炽灯,所述横梁两端上方的所述棚体的框架内安装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推杆与所述横梁的顶部连接。
[0005]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三角铁的顶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三角铁都通过螺栓连接。
[0006]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大棚相邻的所述棚体的连接处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后往前倾斜向下安装,所述种植大棚的前部安装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各个所述导流板前部的下端;所述种植大棚的左侧安装有蓄水池,所述排水槽向左延伸至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中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蓄水池与所述种植大棚之间安装有混合池,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混合池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混合池还连接有自来水管,所
述自来水管上有开关阀门,所述混合池的顶部盖有盖板,所述混合池的出水口处安装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向右延伸至各个所述棚体的前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供水管相连。
[0007]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圆形钢管和固定架,所述圆形钢管插入到所述种植垄内,所述钢丝绳的头部固定在所述圆形钢管的顶部,所述圆形钢管与距离较近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架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有效提高了火龙果的种植密度,通过三角固定,稳固了钢丝绳的支撑作用,通过铺设水管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减少了人工,增加了灌溉效率,同时提出了利用白炽灯的补光措施,提高了火龙果果实的甜度和品质,此外,覆盖防鸟网的措施有效防止了果实损伤,同时雨天时可收集雨水到蓄水池内,将雨水有效利用,本装置操作简单,一步到位,成本低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1]图3是图1的A

A处剖面图。
[0012]图4是图1的B处放大图。
[0013]图5是图3的C处放大图。
[0014]图6是三角铁和立柱的连接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6]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包括种植大棚1,所述种植大棚1包括多个并排安装在一起的棚体2,所述棚体2的顶部安装有防鸟网21,有效的防止了果实损伤,所述棚体2底部的地面上设置有种植垄3,所述种植垄3上安装有种植组件4和灌溉组件5,所述种植组件4包括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三角铁43、钢丝绳44、支撑架45,所述第一立柱41安装在所述种植垄3的头部和尾部,两根所述第一立柱41之间等距离的安装多根所述第二立柱42,所述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都通过所述三角铁43插入到所述种植垄3内,三角铁43方便打入到种植垄3内,需要拆卸时也方便拔出,位于种植垄3头部和尾部的第一立柱4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42之间安装有所述支撑架45,所述钢丝绳44的头部固定在位于所述种植垄3前部的所述支撑架45上,所述钢丝绳44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42的顶部,所述钢丝绳44的尾部固定在所述种植垄3后部的所述支撑架45上,稳固了钢丝绳44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二立柱42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42之间安装有多根交叉安装的竹竿46,所述竹竿46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钢丝绳44上,所述竹竿46的底部插入到所述种植垄3内;所述灌溉组件5包括供水管51和喷淋管52,所述供水管51铺设在所述种植垄3内,所述喷淋管52等阵列的垂直安装在所述供水管51上,所述喷淋管52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头53,方便对火龙果植株进行灌溉,所述种植垄3的上方高于所述钢丝绳44处安装有横梁22,所述横梁22上等阵列的开设有多个T型安装槽23,所述T型安装槽23内安装有第一螺杆24,所述第一螺杆24由第一电机25驱动,所述第一螺杆24上套设有T型滑块26,所述T型滑块26的底部安装有白炽灯27,从而实现白炽灯27的前后移动,所述横梁22两端上方的所述棚体2的框架内
安装有伸缩气缸28,所述伸缩气缸28的推杆与所述横梁22的顶部连接,从而实现白炽灯27的上下移动。
[0017]请继续参阅图6,所述第一立柱41和所述第二立柱42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三角铁43的顶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一立柱41和所述第二立柱42与所述三角铁43都通过螺栓连接。
[0018]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种植大棚1相邻的所述棚体2的连接处安装有导流板11,所述导流板11从后往前倾斜向下安装,所述种植大棚1的前部安装有排水槽12,所述排水槽12位于各个所述导流板11前部的下端;所述种植大棚1的左侧安装有蓄水池6,所述排水槽12向左延伸至所述蓄水池6,雨天时可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所述蓄水池6的中部安装有过滤网61,防止杂质堵塞在蓄水池6的出水口上,所述蓄水池6与所述种植大棚1之间安装有混合池7,所述蓄水池6的出水口与所述混合池7的入水口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种植火龙果的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大棚,所述种植大棚包括多个并排安装在一起的棚体,所述棚体的顶部安装有防鸟网,所述棚体底部的地面上设置有种植垄,所述种植垄上安装有种植组件和灌溉组件,所述种植组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三角铁、钢丝绳、支撑架,所述第一立柱安装在所述种植垄的头部和尾部,两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等距离的安装多根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都通过所述三角铁插入到所述种植垄内,位于种植垄头部和尾部的第一立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有所述支撑架,所述钢丝绳的头部固定在位于所述种植垄前部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钢丝绳依次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所述钢丝绳的尾部固定在所述种植垄后部的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立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有多根交叉安装的竹竿,所述竹竿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竹竿的底部插入到所述种植垄内;所述灌溉组件包括供水管和喷淋管,所述供水管铺设在所述种植垄内,所述喷淋管等阵列的垂直安装在所述供水管上,所述喷淋管的顶部安装有喷淋头,所述种植垄的上方高于所述钢丝绳处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上等阵列的开设有多个T型安装槽,所述T型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杆上套设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的底部安装有白炽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雯吕纯玉严国华林志远鹿浩伟马月月冯江宁侯毛毛钟凤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居壹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