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72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叶、驱动装置、至少两个底轴、河道驱动室;驱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拐臂,推动杆与拐臂连接,拐臂与底轴连接,至少一个推动杆位于底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第三止水装置,第四止水装置,第五止水装置;河道驱动室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底轴穿过河道驱动室延展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外侧,与门叶连接,通过底轴的转动带动门叶的旋转;通过多个止水装置实现门叶与河道驱动室之间、底轴与河道驱动室之间、相邻底轴之间、相邻门叶之间的止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门叶受力结构更加合理,门叶应力和位移减小,且可以有效降低河道驱动室的高度,减小中墩阻水面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挡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大跨度河道布置多个闸门时,由于每个闸门需布置驱动装置驱动闸门的开合,一般在邻两个闸门之间需布置一个高大的墩以容纳驱动装置室安装驱动装置,形成一个高大的墩阻水断面,对行洪产生障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10194575U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闸门、推动杆和拐臂,推动杆与拐臂连接,闸门包括闸门转动轴和门叶,拐臂与闸门转动轴连接,所述推动杆位于闸门转动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至少一个拐臂在闸门转动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转动,还设置驱动装置室,推动杆被配置在驱动装置室内。该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墩的高度,但根据该份专利附图可知,驱动装置室位于两个闸门中间,门叶在驱动装置室顶部分段,导致门叶与转动轴只有一端约束,另一端自由,受力结构类似于悬臂梁,在顺河流方向上产生更大的变形,导致门叶与门叶之间产生间距,止水效果降低,不但影响美观,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叶、驱动装置、至少两个底轴、河道驱动室;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拐臂,所述推动杆与拐臂连接,所述拐臂与所述底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杆位于底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第三止水装置,第四止水装置,第五止水装置;所述河道驱动室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底轴穿过所述河道驱动室延展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外侧,与门叶连接,通过底轴的转动带动门叶的旋转;所述至少两个底轴包括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所述至少两个门叶包括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所述第一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河道驱动室与门叶的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
[0004]河道驱动室是指位于河道中用于放置驱动装置的空间,同一根底轴传进河道驱动室后再次从河道驱动室中穿出,河道驱动室两侧外部的底轴与同一个门叶连接。本专利技术可以设置多个河道驱动室。河道两侧也设置放置驱动装置的驱动室,底轴伸入河道两侧的驱动室后不再穿出。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止水装置与河道驱动室顶部形成驱动室顶部止水面,所述门叶上游设置上游底槛面,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差小于3米。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相同。
[0007]上游底槛面是指门叶底部止水上游侧的底坎面。
[0008]进一步的,相邻门叶之间具有第五止水装置,当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处于相同挡水位置时,所述第五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或者,相邻门叶之间可设
置导流墙,所述第五密封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门叶与导流墙,所述第五密封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二门叶与导流墙。在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处于不同的挡水高度时,导流墙可分别于第一门叶或第二门叶实现止水。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具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锁定底轴的位置,进而锁定门叶的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为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或锯齿形是指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的横截面形状,河道驱动室顶部结构的也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在河道驱动室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廊道,所述廊道与所述河道驱动室相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防水装置为双盲端防水套,所述第一底轴端部和第二底轴端部相邻的一侧共用双盲端防水套。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截面为工字型的止水件,所述第一底轴端部与第二底轴端部为台阶状,所述工字型止水件被配置为与第一底轴、第二底轴止水。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防水套,所述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可以设置阻隔物,所述防水套套设在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外侧。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之间也可以不设置阻隔物。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止水装置为套管止水件,所述第一底轴端部与第二底轴端部为台阶状,所述套管止水件套设于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端部外侧,所述套管止水件被配置为与第一底轴、第二底轴止水。
[0017]本专利技术可以包括多个底轴、多个门叶、多个河道驱动室、多个第一止水装置、多个第二止水装置、多个第三止水装置、多个第四止水装置、多个第五止水装置,相邻底轴之间采用第四止水装置密封,相邻门叶之间采用第五密封装置密封,底轴与对应河的道驱动室之间采用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密封,门叶与对应河道驱动室之间采用第三止水装置密封。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降低河道驱动室高度,即降低中墩高度,进而减少阻水面积,使得挡水装置闸门处于开门泄洪状态时水流受阻更小。此外,现有技术门叶在驱动装置室顶部分段,门叶与底轴只有一端约束,另一端自由,受力结构类似于悬臂梁,本专利技术门叶与底轴两端约束,受力结构类似于两端固定梁,本专利技术的受力结构形式更合理,门叶应力减小,门叶沿河道方向的位移减小,进而确保相邻门叶之间的止水装置有效止水,多个门叶处于相同位置时可以位于一个平面,提升整体闸门的美观度,降低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如需调节相邻闸门位于不同挡水高度,可增设导流墙,导流墙宽度远小于中墩的宽度,相邻闸门处于不同挡水高度时,相邻门叶与导流墙之间的止水装置可有效止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门叶处于闭门蓄水状态的主视图的剖面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门叶处于闭门蓄水状态的俯视图的剖面图;
[0022]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中D-D截面图;
[0024]图5为图1中E-E截面图;
[0025]图6为图1中F-F截面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门叶于开门泄洪状态时,D-D位置的截面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为第一底轴与第二底轴之间第四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为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之间第五止水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门叶1、第一门叶11,第二门叶12、驱动装置2、推动杆21、拐臂22、底轴3,第一底轴31,第二底轴32、河道驱动室4、第一侧面41、第二侧面42、第一止水装置5、第二止水装置6、第三止水装置7、第四止水装置8,双盲端防水套81、工字型止水件82、防水套83、阻隔物84、套管止水件85、第五止水装置9、廊道10、锁定孔13、底槛上游面14、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门叶、驱动装置、至少两个底轴、河道驱动室;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动杆和拐臂,所述推动杆与拐臂连接,所述拐臂与所述底轴连接,至少一个所述推动杆位于底轴中心所在水平面下方;所述挡水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水装置,第二止水装置,第三止水装置,第四止水装置,第五止水装置;所述河道驱动室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所述底轴穿过所述河道驱动室延展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外侧,与门叶连接,通过底轴的转动带动门叶的旋转;所述至少两个底轴包括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所述至少两个门叶包括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所述第一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与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河道驱动室与门叶的对应位置;所述第四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底轴和第二底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水装置与河道驱动室顶部形成驱动室顶部止水面,所述门叶上游设置上游底槛面,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差小于3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室顶部止水面与上游底坎面的高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门叶与第二门叶处于相同挡水位置时,所述第五止水装置被配置为密封第一门叶和第二门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门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格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格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