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投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698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投影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致动装置包括框体、座体、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及光学元件。框体包括第一框部及第二框部。座体环绕框体。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一框部之间。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二框部之间。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一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0度,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一致动模式。或者,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二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90度,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二致动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致动装置可透过驱动组件之间的相位差来切换不同致动模式,借此可节省致动装置的开发成本与产线换线成本。产线换线成本。产线换线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投影机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投影机,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调整光学元件的偏转角度的致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投影机。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致动器是设置于投影机内,而影像光束会通过致动器上的玻璃。当致动器的驱动元件作动时,框体的轴部会扭转,而使得框体所承载的玻璃产生快速来回偏摆,而将影像光束通过玻璃而折射至另一位置,借此达到增加投影机投射影像的解析度的效果。常用的一个方向(即2way)致动器通常为1轴设计,光路轨迹为对角移动;而,二个方向(即4way)致动器通常为2轴设计,光路轨迹为四角移动。在致动器设计时仅能选择一种进行设计,当致动器结构设计完成后即无法变更。若需要变更设计,则只能需重新设计。也就是说,目前的致动器结构无法同时并存共用一个方向(即2way)以及二个方向(即4way),使用者也无法自行切换。
[0003]“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公开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装置,可切换不同致动模式(即第一模式(如2way)或第二模式(如4way)),可节省开发成本及产线换线成本。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上述的致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上述的致动装置,可改变投影画面的解析度与影像的锐利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8]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致动装置,包括框体、座体、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及光学元件。框体包括第一框部及第二框部。座体环绕框体。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一框部之间。第一框部借由第一驱动组件而相对于座体摆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二框部之间。第二框部借由第二驱动组件而相对于座体摆动。光学元件配置于框体上且位于第二框部内。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一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0度,框体以光学元件的对角线为转动轴,而使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一致动模式。或者,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二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90度,框体以光学元件的两中心线为转动轴,而使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二致动模式。
[0009]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致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透过使用者界面,接收第一模式信号或第二模式信
号。当使用者界面接收到第一模式信号时,透过控制电路控制致动装置的多个驱动组件中相邻两者的相位差为0度,使光学元件呈现第一致动模式。当使用者界面接收到第二模式信号时,透过控制电路控制致动装置的驱动组件中相邻两者的相位差为90度,使光学元件呈现第二致动模式。
[0010]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阀、投影镜头、致动装置。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用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用于将影像光束投射至投影机外。致动装置配置于光阀与投影镜头之间。致动装置,包括框体、座体、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及光学元件。框体包括第一框部及第二框部。座体环绕框体。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一框部之间。第一框部借由第一驱动组件而相对于座体摆动。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座体与第二框部之间。第二框部借由第二驱动组件而相对于座体摆动。光学元件配置于框体上且位于第二框部内。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一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0度,框体以光学元件的对角线为转动轴,而使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一致动模式。或者,当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二模式时,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90度,框体以光学元件的两中心线为转动轴,而使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呈现第二致动模式。
[0011]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专利技术的致动装置的设计中,透过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相位差,可改变光学元件相对于座体的致动模式。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致动装置可透过驱动组件之间的相位差来切换不同致动模式,借此可节省致动装置的开发成本与产线换线成本。此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致动装置的投影机,可改变投影画面的解析度与影像的锐利度。因此,使用者可根据对于显示画面的需求(如锐利度或解析度等),选择所需的致动模式,进而达到投影画面所需的显示解析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投影机的示意图。
[0013]图2A是图1的致动装置接收影像光束的方向的前视示意图。
[0014]图2B及图2C分别是图2A的致动装置在第一模式下,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与图像框的示意图及光路轨迹示意图。
[0015]图2D及图2E分别是图2A的致动装置在第二模式下,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与图像框的示意图及光路轨迹示意图。
[0016]图3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接收影像光束的方向的前视示意图。
[0017]图3B是图3A的致动装置在第一模式下,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与图像框的示意图。
[0018]图3C是图3A的致动装置在第二模式下,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与图像框的示意图。
[0019]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
[0021]10:投影机
[0022]12:照明系统
[0023]14:光阀
[0024]16:投影镜头
[0025]100a、100b:致动装置
[0026]110:框体
[0027]112:第一框部
[0028]113:第一轴部
[0029]114:第二框部
[0030]115:第二轴部
[0031]117:固定部
[0032]120:座体
[0033]130:第一驱动组件
[0034]140:第二驱动组件
[0035]150:光学元件
[0036]160:第三驱动组件
[0037]170:第四驱动组件
[0038]C:线圈
[0039]C1、C2:中心线
[0040]D:对角线
[0041]L1:照明光束
[0042]L2:影像光束
[0043]M:磁铁
[0044]P1:第一模式
[0045]P2:第二模式
[0046]S10、S22、S2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4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包括框体、座体、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光学元件,其中所述框体包括第一框部以及第二框部;所述座体环绕所述框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框部借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摆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二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框部借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摆动;以及所述光学元件配置于所述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框部内,其中当所述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一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0度,所述框体以所述光学元件的对角线为转动轴,而使所述光学元件相对于所述座体呈现第一致动模式,或者当所述致动装置设定为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90度,所述框体以所述光学元件的两中心线为转动轴,而使所述光学元件相对于所述座体呈现第二致动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轴部、至少一第二轴部以及至少一固定部,所述至少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座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框部借由所述至少一第一轴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固定部,且所述第二框部借由所述至少一第二轴部连接至所述第一框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皆分别包括音圈马达或压电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马达包括线圈与磁铁,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其中的一个固定于所述框体上,而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其中的另一个固定于所述座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模式为对角线摆动,而所述第二致动模式为正交摆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对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框部借由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摆动;以及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二框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框部借由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摆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180度,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180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0度,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180度时,所述框体以所述光学元件的所述对角线为所述转动轴,而使所述光学元件相对于所述座体呈现
所述第一致动模式,当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90度,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的相位差为270度时,所述框体以所述光学元件的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韦豪彭根滕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