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61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镂空的篮子状且上端开口,所述本体一侧面还向外设有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挂钩悬挂于病床的床头、床尾或床边护栏上。本设计体积小节省空间,使用中不需要占用患者床头柜或凳子可通过挂钩及魔术贴直接固定在病床的护栏、床头以及床尾处,患者或家属可通过提手单手提本设计及微量泵不需双手端着,转运时亦可通过手提携带,且通过本设计可以将微量泵固定于离患者较近位置,减少了因延长管的牵拉导致的打折、针头滑脱和延长管堵塞,使患者在泵入治疗中更加顺利。使患者在泵入治疗中更加顺利。使患者在泵入治疗中更加顺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量泵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静脉输注设备,它能够匀速、缓慢、准确的输入各种高危或低危药品,输注速度慢时间长,微量泵的放置成了护士很困惑的问题,目前在病房里(抢救室、重症监护室除外)使用微量泵时常放在患者的床头柜上或床旁的凳子上,既影响患者放置日常用品和其它的仪器设备、影响患者家属的活动及医护人员的操作,也易引起延长管因不小心牵拉导致针头滑脱;患者上卫生间时需双手端着微量泵入厕,血液易回流导致堵塞;患者转运时,微量泵只好放在床上,意识不清不配合的烦躁病患者或因路上颠簸,增加微量泵安全隐患。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提出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以满足要求。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设计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所述本体呈镂空的篮子状且上端开口,所述本体一侧面向外设有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挂钩悬挂于病床或横杆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左右两对侧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四个转轴安装孔,四个所述转轴安装孔两两一组分别通过转轴铰接提手。
[0007]进一步的,两对侧所述提手的把手处还分别向外设有弧面,所述提手末端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由内向外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以及所述转轴安装孔将所述提手铰接安装在所述本体内侧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左右两端与所述提手的侧边把手对应处还分别设有四个矩形槽,所述提手放平后可卡在所述矩形槽内。
[0009]进一步的,与所述挂钩同一侧面且在两块所述挂钩之间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开口。
[0010]进一步的,与所述开口对侧的所述本体的侧面上还设有观察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内底面还设有若干防滑胶条。
[0012]进一步,所述本体、所述挂钩以及所述提手均由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制成。
[0013]进一步的,在所述本体上端分别设置四块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有所述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提手铰接,且所述提手的把手处设有与本体左右两端形状匹配并沿把手侧部设置的凹槽,所述提手放平通过所述凹槽卡在所述本体左右两端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的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体积小节省空间,使用中可解决微量泵占用患者床头柜或凳子的问题,使用中可通过挂钩及魔术贴直接固定在
病床的护栏、床头以及床尾处,特别是对于老年男性患者常因前列腺肥大入厕较频繁,患者或家属可通过提手单手提本设计及微量泵不需双手端着,转运时亦可通过手提携带,且通过本设计可以将微量泵固定于离患者较近位置,减少了因延长管的牵拉导致的打折、针头滑脱和延长管堵塞,使患者在泵入治疗中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要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本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手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手放平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手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参见图1至图5;包括本体1。
[0022]具体来说,所述本体1呈镂空的篮子状且上端开口,所述本体1左右两对侧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四个转轴安装孔2,四个所述转轴安装孔2两两一组分别通过转轴3铰接提手4,所述本体1呈镂空的篮子状使得本设计可将微量泵置于所述本体1内,且所述本体1镂空的形状便于微量泵的散热以及对微量泵上插管的布置,插管可以直接从镂空的孔内穿过不必弯折,从而便于对插管的布置。
[0023]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一侧面还向外对称设有两个挂钩9。所述挂钩9的设置可将本设计整体挂于病床的护栏上,从而使得本设计的使用不过多的占用空间。
[0024]本体上设有两个提手4,提手4的使用可对本体1提起移动,同时,两对侧所述提手4的把手5处还相对设有弧面6,具体来说,所述提手4末端设有通孔7,所述转轴3分别穿过所述通孔7以及所述转轴安装孔2将所述提手4铰接安装在所述本体1内侧上,所述提手4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使得本设计在装有微量泵后可方便的将微量泵通过所述提手4提着所述本体1连同微量泵进行移动,且所述提手4的弧面设计,使得提手4在使用时不会硌手,提高使用时的舒适性。
[0025]所述本体1左右两端与所述提手4的侧边把手5对应处还分别设有四个矩形槽8。所述矩形槽8的设置在所述提手4无需进行使用时,可通过所述矩形槽8将所述提手4进行一定的收纳使所述提手4不会高出所述本体1上端从而影响患者对微量泵的插管使用等。
[0026]与所述挂钩9同一侧面且在两块所述挂钩9之间的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开口10。通过所述开口10的设置可在所述开口10内穿过魔术贴,并将魔术贴穿过并绕患者病床护栏后互相粘接,从而进一步的将本设计固定于患者的病床护栏上,防止微量泵在使用过程中被旁人碰撞后而跌落损坏。
[0027]与所述开口10对侧的所述本体1的侧面上还设有观察口12。通过所述观察口12可以对所述本体1内的微量泵上的显示屏进行观察,从而监测微量泵的参数,且所述观察口12还便于对微量泵上的按钮或旋钮进行调节。
[0028]所述本体1内底面还设有若干防滑胶条11。所述防滑胶条11的设置可以防止微量
泵放置在所述本体1内时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在所述本体1滑动进而影响微量泵的使用。
[0029]所述本体1、所述挂钩9以及所述提手4均由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制成。本设计整体由同厚度的金属材料制成保证了本设计整体的结构强度,使得本设计在使用时不易因微量泵等设备过重而导致损坏。
[0030]实施例2,如图5所示,所述提手4还可通过在所述本体1上端分别设置四块安装块13,所述安装块13内设有所述安装孔14,通过所述安装孔14与所述提手4铰接,且所述提手4的把手处与本体1左右两端形状匹配并沿把手4侧部设置的设有凹槽15,所述提手4放平通过所述凹槽15卡在所述本体1左右两端上。
[0031]本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为:首先将配好药的微量泵置于患者病床旁的仪器架上,然后将本设计通过两个所述挂钩9安装于患者的病床护栏上,而后通过在所述开口10内穿过魔术贴并将魔术贴绕病床护栏粘接,从而进一步的将本设计固定于患者的病床护栏上,而后再将配好药的微量泵置于所述本体1内插好管路,而后对微量泵插好电源并启动微量泵调节好泵速后开始输注,若在输注过程中需要对微量泵的泵速进行还可以通过所述观察口12对微量泵上的旋钮或按钮进行调节从而调节泵速。
[0032]如果患者需要入厕或需要通过轮椅转移时,则可以松开魔术贴,拉起所述本体1上两个提手4将本设计取下进而将微量泵提起携带对微量泵进行转移即可,不用时则可将提手4放下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泵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镂空的篮子状且上端开口,所述本体一侧面向外设有至少两个挂钩,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挂钩悬挂于病床护栏上;所述本体左右两对侧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四个转轴安装孔,四个所述转轴安装孔两两一组分别通过转轴铰接提手;两对侧所述提手的把手处还分别向外设有弧面,所述提手末端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由内向外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以及所述转轴安装孔将所述提手铰接安装在所述本体内侧上;所述本体左右两端与所述提手的侧边把手对应处还分别设有四个矩形槽,所述提手放平后可卡在所述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丽芳张宁东张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